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永恒的符号,时尚动感、温馨浪漫,令人骄傲,那一条靓丽的海岸线把幸福缠绕。它的名字叫青岛。
黄海之滨,青青之岛,初夏时节,青岛蔷薇飘香,绿柳含烟。三十年前,与“河”为伴,与“水”交融的五局人早已踏上这片开放、奋进的热土,与这里结缘,将棘洪滩这颗耀眼明珠嵌在这片齐鲁大地上。
时隔三十年,五局铁军又一次踏入这片热土,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的发展为目标,带着水电铁军的勇毅与执着,参与青岛中德生态园园区道路建设,为这座国际一流水平生态科技园区注入“强劲交通大动脉”,以 “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秉承“绿色建造”理念,扬帆起航,开启新征程。
铁军精神传承之美
山海连天,清朗阔远,百年老城青岛环胶州湾张开臂弯。五局人更是怀着满腔的豪情、满腔的壮志投身于青岛这座百年老城的怀抱。
长河行万里,一镜落平川。如今的棘洪滩水库两岸路平渠静、林木成行、花红草绿、蜿蜒逶迤,宛如绿色长廊。那一汪库水,犹如镶嵌在地平面上的明镜,碧波荡漾,野鸭戏水,极目远眺,浩淼无垠,堪称齐鲁大地一大景观。可是,这一大景观的建设,不仅有五局铁军逐水筑梦的坚实脚步,更有五局人拼搏奋斗的芳华岁月。
棘洪滩水库作为亚洲最大的人造堤坝平原水库,享有“亚洲明珠”的美誉,库区面积达14.422平方公里,围坝长14.277公里,总库容1.46亿立方米,更是供应着青岛市区50%以上的居民用水。五局铁军不仅与这座城市结缘,更是用实力带给这座城福泽。
海风阵阵,飞帆渺渺。浮山湾畔,一幢幢德式建筑,一条条市政道路,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正在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美好画卷。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的国际合作园区,是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打造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的生态园区,受到中德两国政府关注,极具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是水电五局在青岛参与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水电五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建设理念,为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提供探索实践。2017年,青岛中德生态园宜居园区获评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全国唯一获奖园区。
三十年过去,胶州湾畔,五局人始终坚守铁军精神,踏实转型新步履,永续传承之美。
君子重诺履约之美
君子相交必重诺,2013年7月,水电五局承建的生态园38号线正式开工建设,承诺由此许下,五年过去,履约是每个人五局人对这里许下的最好的承诺。
2014年调流路施工,调流路在项目部正式接手施工时,因为业主方的原因,调流路施工工期已经延误,施工工期紧,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屋漏偏逢连夜雨,青兰高速调流路更是由当时的单幅调流变更为双幅调流,在施工时间已经紧迫的条件下还要面对施工方案的变更,对于现场人员如何合理的理顺施工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刚刚确定施工方案,问题又出现了,青兰高速调流路路基部分为坚硬岩石,因紧邻青兰高速桥,为保证青兰高速路正常运行,必须将岩石爆破更改为使用液压破碎锤等其他施工方式,施工进度问题又一次涌现出来。项目部理清面临的困难,合理规划,甚至在波形护栏的安装中,项目部人员齐上阵。最终提前5天完成调流路调流。
2015年12月底,业主下达任务,要求必须在三天内完成团结路西延线临时观摩道路,当时正值元旦前后,海风凌冽,厚重的棉衣也成了薄薄的纸张,项目人员坚守工地,仅用三天的时间完成了团结路西延线的临时观摩道路。
五年过去,胶州湾畔奋力拼搏的五局人,始终信守承诺,用一份拼搏一份苦干圆了承诺,尽显履约之美。
科技引领创新之美
生态资本就是最具价值的发展资本,生态资源,更需科技引领。水电五局青岛项目更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案,画好生态蓝图。
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由水电五局青岛项目承建的生态园9号线作为山东省首条雨水收集系统运用道路,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更是一次科技的创新。通过在道路南北侧绿篱内设置渗透集水井及透水管,北侧设置储水模块,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利用储水模块进行蓄水,在保证水质的同时,起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作用。同时,道路路面采用细粒式开级配沥青混凝土(OGFC-13),以达到排水降噪路面,集料有较大的空隙率,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路面噪声,在雨天能使路面雨水迅速下渗并沿下封层表面横(纵)坡流到边沟排除,从而消除路面积水,减少行车水雾,消除夜间车灯的眩光,提高行车安全性等众多优点。
创新只为生态,生态意在宜居。生态园9号线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从制度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全方位切入,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化考核机制及标准化内部验收流程,全面增强职工质量安全标准化意识。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标准化施工,全面落实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责任,真正践行了“绿色施工”的理念。
敢于亮剑更是本色。2015年3月,生态园9号线正式开工,开工之初,便因为设计变更原因,施工因此而搁置。直至2016年3月7日,9号线重新施工。9号线虽然工程量小,但材料规格特殊,工序工艺复杂,新工艺多为首次承建,毫无经验可借鉴,在施工过程中,项目人员积极摸索,总结了一套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方法,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五年过去,逐梦胶州湾畔的五局人,始终以科技为指引,尽显创新之美。
生态建设和谐之美
俯瞰山王河湿地公园,水波清冽,绿树环绕,和远处山峦成融为一体。漫步园区,花木葱茏,犹如一幅如诗美景。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王河湿地公园改造工程是五局人带给这里最优质的生态产品。
山王河湿地公园在修建前,水质恶劣,污染严重,汛期来临,河水漫灌,一片狼藉。项目部于2016年1月着手地形整形,在施工过程中,彻底告别“大拆大建、大挖大填”的施工模式,充分运用原有的地貌肌理,对整体水位、岸线、地形等进行生态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水塘及周边湿地,达到了滞蓄降水、削减洪峰、净化水质的作用。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项目部在承建的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过程中,完全遵循园区“大挖大填”的建设原则,依照山脉走势及施工,全面推进人与自然的而和谐相处。在项目安全文明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标准化手册,搭设围挡,建立起以蓝色为基调的安全文明施工形象,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构建环境保护体系,维护生态平衡。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区域门口设置标准化大门、配置洒水车对施工区域进行洒水降尘,在大门口设置洗车装置,对施工现场出入车辆进行冲洗,对裸露土壤进行密目网进行覆盖,对运渣车辆进行篷布覆盖,真正实现了“施工区域100%标准围挡、裸露黄土100%覆盖、施工道路100%硬化、渣土运输车辆100%密闭拉运、施工现场出入车辆100%冲洗清洁、建筑物拆除100%湿法作业”。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绿色生活”,我们在努力。
五年过去,五局人在胶州湾畔从未停下筑梦的脚步,尊重自然,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尽显和谐之美。
团队建设和合之美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这里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家庭,这里有60后的担当、使命,这里有70后的认真、踏实,这里有80后的努力,这里更有90后的激情,四代人的思想在这里相融,迸发出合和之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项目部的负责人,不仅要以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打造一支凝聚力强的团队,这是凝聚企业文化合力的必经之路,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坚实后盾。”这是项目负责人李国远对于团队建设的理解。
“项目党支部就是要做好项目职工的贴心人、娘家人,以职工需求为中心,服务职工。”这是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鹏对于团队的理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项目部始终将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有合力的团队作为团队建设的宗旨。这里有“修仙”的经营才子刘烨鹏,这里有卅载光阴守初心的老师傅史炳芳,这里也有初长成的“吾家小女“,这里更有软萌软萌的“小团团”和“小粒粒”,五年来,这个团队在努力,这个团队也在不断的纯塑自我,却始终未曾辜负初心。
五年过去,圆梦胶州湾畔的五局人,让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力量,共享和合之美。
青青之岛美美与共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上合峰会必将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契相合,相映生辉,走进融合发展的大时代。
黄海之滨,青青之岛,海面上海鸥起舞腾飞,五局人必将秉承着“绿色建造”理念,扬帆起航。
回望过去的五年,水电五局人始终强化项目内部管控,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针,关注生产经营中心,加强项目经营履约重点,以一条条优质的市政道路向这座岛城交出一份完美答卷。“优秀项目部”、“优秀组织单位”、“安全优胜项目部”,五年来,五局人努力拼搏,在这片山海间,讲述了一个个浓浓五局味的故事。
回望过去的五年,不管是前期进场时征地困扰、还是调流路施工时恶劣的条件;不管是山王和湿地设计方案的反复变更,还是施工图预算中存在的争议,五局人始终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攻坚克难,在这黄海之滨留下一个个努力拼搏的背影。
回望过去的五年,不管是初入职场的“新手小白”,还是已经升级“管理中层”的骨干;不管是项目的领头雁,还是跟着头雁奋力飞的“小雁”,五局人始终凝心聚力,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
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今天的青岛蓄势待发,向世界传递凝心聚力的“上合声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上海合作组织,也将从青岛再次扬帆启航。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水电五局将紧随“上合精神”的指引,在这片齐鲁大地汲取养分,秉承“绿色建造”的理念,扬帆领航,开启发展新征程。

- 相关链接:
- 国务院部门网站
- 地方政府网站
- 建筑央企
- 相关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