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城市的边缘,坐落自然与现代工业交织的产物——污水处理厂。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承载着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这里,有熊哲一样的年轻人,用青春书写着与水共生的故事。 2022年,熊哲如愿加入中国电建成都院天源水务公司,成为温江科技园污水处理厂的一名运行操作人员。工作内容繁杂,工作环境多变,每天面对的是污浊恶臭的废水,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工艺、调控设备、监测水质、记录数据……艰苦的工作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的内心。 “每一次看到经过我们技术处理后的废水成为清水达标排放,都让我觉得实现了自我价值。”熊哲如是说。正是这种对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也渐渐成为了同事心目中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周围每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梦,即便是最普通的岗位也能绽放出耀眼光芒。 初心,平凡岗位上的耕耘 污水处理厂的日常工作,如同流水,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作为运行员,熊哲的工作在白班与夜班中交替。无论是白昼的喧嚣还是夜晚的静谧,他总能在污水处理厂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状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的意义。 进入岗位后,熊哲坚持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全面巡检,确保整个处理流程的安全且稳定。随后,他会根据前一轮次的数据记录,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为后续工艺调整做好准备。 此外,水样采集与过程指标的监测是熊哲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每个班次,他都需要密切关注进出水水质、生化池活性污泥形状以及工艺运行参数,并进行多次水样采集交由化验室进行分析,以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他的专业知识和细致态度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确保污水处理过程得以高效且可靠地进行。 有一次,一个重要阀门因故障没有及时切换,细心的熊哲发现以后迅速联系维修人员,并在其到达之前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降低对生产运行的影响。随后维修人员到位后又立即参与到设备的抢修工作中。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在黎明前恢复了系统确保正常运行。 熊哲默默耕耘,守护着这一片绿水青山。这是匠心的力量—每一滴净化后的清水,都在践行着对环保的承诺,成就自己与城市的未来。 使命,碧水长流里的付出 如同润物无声的清泉,青年员工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千锤百炼,更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厂属地城区的污水管网逐渐暴露出各种隐患,如管道老化、堵塞等问题频发,影响了区域内的排水能力和水质安全。为了响应节能减排与提质增效的号召,温江区水务局启动了大规模的管网排查与整改行动,并广泛招募志愿者进行支援,为综合治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以确保市政工程的高效运转。 熊哲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代表天源水务公司加入了这项任务。无论是酷暑还是雨天,他都与工作组一同进行现场勘查,运用快速检测技术和管道内窥镜,准确识别出多个潜在的风险点并整理编制报告,为水务局后续修复受损管网,同步开展关键区域的升级改造项目奠定了基础。这项工作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提质增效工程,为城市的水环境安全和长远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这碧水之上,是奉献与责任。熊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所有的付出会在无声中滋养这片土地,让每一滴清水都能流淌得更加清澈、更加持久。 探索,不断奋斗中的成长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一颗星辰都以其独特的轨迹划破夜空,正如每一位青年员工在事业的星海中探索前行。 2024年,天源水务公司举办技能比武大赛,熊哲以其卓越的表现和专业能力,赢得了运行岗的第一名。然而,他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他对专业领域的不懈追求和对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正是熊哲日常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实践中不断磨砺运维技能,练就了专业进取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态度,使他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他将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提炼总结,转化为易于理解和传播的微课形式,在成都院第二届微课大赛中,其作品《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获奖。 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青年肩负着继承和发展国家事业的重任。他们以“强国有我”的决心,践行在岗位上,立足于事业中。熊哲不仅在专业领域内表现出色,更是极投身于各类团组织活动,用热情和才华,为团队注入活力。在各类演讲、征文比赛中,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我深知,每一份荣誉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挑战。我将继续以水务环保为志,坚守环保初心,为实现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与全体青年员工一起,航行在时代的潮头,共同书写成都院发展新篇章。”熊哲站在清澈的出水口,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将继续以水务环保为志,坚守环保初心;以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貌。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