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社会责任
“绿”动撒哈拉——马里古拉米纳锂矿项目的生态实践故事
来源:水电十五局 作者:王许锐 时间:2025-10-28 字体:[ ] 分享:

在马里南部的布古尼地区,一座由中国电建承建的锂矿项目正在重塑人们对传统矿业的认知。这不仅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中马两国携手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见证。

从精准治水到生态修复,从资源循环到社区共建,古拉米纳锂矿项目部以实际行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海外扎根、结果。

智能治水,守护“生命之源”

古拉米纳锂矿项目位于马里南部布古尼地区的锂矿床上,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既是周边植被涵养和河流补给的重要支撑,也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早在勘探时期,就有村民担心矿区会对周边河流和土壤造成污染。为打消大家的顾虑,开工伊始,项目就向当地居民许下“绿色誓言”。

深知“水是生态之基”,项目部始终将水资源保护置于绿色矿山建设的核心,构建了一套集监测、处理和回用于一体的智能水管理体系,切实将环保承诺转化为守护一方清水的实际行动。

“我们的废水净化系统就像是矿山的‘肾脏’,能有效净化排水中的有害物质,高效去除污染物,确保排放或回用的水质达标。”项目技术负责人指着控制平台介绍道。该平台是项目部重点部署的废水净化系统的中枢,可智能调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药剂的投加量,高效清除水中的悬浮物与重金属离子,使处理后的水质不仅符合马里标准,更达到欧盟环保要求。同时,净化后的水体还被用于矿区降尘、设备冷却与绿化灌溉,形成“处理—回用—减排”的闭环系统,真正实现了水资源“零污染”和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

“以前我们村子旁的小河在旱季常常变得又浑又少,大家打水都要跑很远。”古拉米纳村民阿索说,“现在矿区建了净水系统,排出来的水又清又干净,不仅没污染河流,还能灌溉、饮用。我们都觉得矿山真的在为环境着想。”

另一位村民阿米娜则指着河边刚长出的青草笑着说:“过去这里的草枯黄了几年,如今又变绿了。孩子们都能在河边玩水,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村长巴卡里也感慨道:“这个项目不仅挖矿,更懂得保护我们的水源。中国企业信守承诺,做到了绿色发展,我们打心眼里感谢。”

绿色发展,重塑盎然生机

2024年7月4日,古拉米纳锂矿项目部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义务植树活动日。早晨七点,太阳刚露出地平线,项目职工和当地居民就肩并肩地挥锹、培土、浇水,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

“我们种下的不只是树,更是希望。”青年员工樊喆说着,用手轻轻拍实树苗周围的土。当天,他们在矿区及周边道路两侧共种下700余株本地树种。几个月后,这些树苗在赤道阳光下拔节生长,如同项目的绿色誓言在土地上生根发芽。

除了绿化,矿区的“绿色细节”也无处不在。设备维修区铺设了高强度耐油橡胶垫层,每次检修后,专人负责清洗与更换,防止机油渗入土壤。运输道路设置了沉砂池和雨水收集沟,以防暴雨带走泥浆污染河流。项目部还建立了废油回收中心,所有油桶统一编号、登记、储存,再由专业公司集中回收处理。

矿业开发不可避免会改变地貌。为此,古拉米纳锂矿项目部制定了“边建设、边修复”的方针。在采坑边坡上,工人们铺设植物纤维网,播撒草籽;在废石场周边,建起了防尘林带。雨季来临前,技术组还对矿库坡面进行了加固,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道。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推动“绿色创新”。通过将部分废石粉碎后再利用于道路铺设、建筑填方,不仅减少弃料堆放,还节省了约15%的施工成本。采矿产生的余热被用于生活热水系统,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

“以前我们只讲施工进度,现在更多考虑‘留下什么’。”项目负责人常常这样提醒团队。正是这种理念的转变,让矿区在建设的同时,也孕育出新的生机。

2024年,项目部向古拉米纳小学捐赠了一批学习用品,桌椅、书本、文具等物资成为传递中马友谊与希望的桥梁。校长穆罕默德表示:“这些用品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

在社区合作方面,项目部坚持“在地用人、技能共享”原则。为推动管理融合,项目部还创新实施“交叉管理”模式,聘用外籍员工担任管理职务。马里人事主管玛玛杜就是其中一员。

为了弥合语言和文化差异,玛玛杜也在工作中做着自己的努力,尝试通过推动各种机制建设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我们公司的‘属地化管理’就是一个好办法,也就是让马里人参与到更关键、更重要的位置。我们会对马里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包括中文语言培训、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等等。此外,每个中国师傅会带几个马里员工,慢慢地,一个一个地去教他们。”玛玛杜介绍道。

目前,已有150多名马籍员工加入项目团队,其中不少人成为技术骨干。马里青年哈马杜从普通工人到独立操作员,仅用半年时间。“以前我只是挖土,现在我能操作钻机、维护设备。工资足足翻了一倍!中国老师对我很严格,但我知道那是希望我进步。”哈马杜笑着说。

理念交融,同筑可持续发展之路

古拉米纳锂矿项目的绿色实践,是中国传统矿业高质量参与国际合作的生动写照。通过智能治水、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和社区共建,项目部不仅实现了“安全、优质、高效”的工程目标,更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海外运营的全过程。

“如果一个马里家庭里有一个人在中国企业有稳定的收入,那么几年以后,他家里的经济条件等方面都会有一定改善。”在多年的努力下,玛玛杜见证了合作为马里人民带来的福祉,也看到了马里各界在发展观念上的转变。“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跟中国企业接触,马里从民间到政府都更加懂得怎么去利用好当地资源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现在他们更愿意中国企业来投资建设。”

如今,矿区四周草木葱茏,矿石开采井然有序。傍晚时分,夕阳映照着厂区,一批批锂矿石从传送带缓缓送入仓储区,几名马里工人与中方同事并肩忙碌。“我们很自豪能将中国技术经验引入马里,为地区绿色发展作出贡献。”项目负责人李云玉表示。

周末的社区足球赛已成为传统,中马员工与当地居民同场竞技。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讨论的不仅有足球,还有技术、家庭和梦想。正是在这种日常的交流中,“一带一路”的故事变得真实可感。

曾经荒芜的矿坑,如今绿意盎然;曾经陌生的土地,如今充满友谊与希望。这里不仅孕育着锂矿资源,更孕育着一座连接未来的“绿色矿山”。

马里矿业部长阿马杜·凯塔在视察项目后表示,中国在能源领域发展迅速,并利用技术、产能等方面的优势对全球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马里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中国在相关领域尤其是低碳环保方面的发展经验令马方受益匪浅。希望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中国的新能源技术能更好地帮助马里及其他非洲国家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发展。

从技术输出到理念共享,从工程建设到民心相通,中国电建用行动证明:绿色发展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是国家与民众的共赢。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上,这样的故事正在不断延续,而古拉米纳锂矿项目,正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