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哈萨克斯坦CHP2燃气电站项目。 这是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承建的「首个」燃机联合循环电站,也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清洁能源电站。 今年,郑立国在这里过年。 第5个月 哈萨克斯坦,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希望。 2025年1月21日,当地时间8点,郑立国结束了一场越洋视频通话,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姚焕向他送上了来自集团公司党委的关怀和祝福。 这是他在哈萨克斯坦的第5个月。 2024年8月,5小时的飞行和车程后,郑立国来到哈萨克斯坦CHP2燃气电站项目(以下简称「哈萨克斯坦」项目)。作为河北院派出项目经理,这是他接手的第一个海外项目,面对新的挑战,他踌躇满志—— 然而,工程进展却不如他想象中那般顺利。 来自「适配」的难题 进行技术协调,完成技术规范、设备选型和设计标准的适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摆在郑立国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在哈萨克斯坦,电力行业的技术、标准、设计习惯,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必须尽快提升项目设计团队对哈国设计规范、工程管理要求,以及及本地化技术的理解,这是所有人当时最大的念头。 对此,郑立国带领项目团队做了大量努力。 在当地网站和转化单位,他们大量搜集哈国规范,通过专业公司,先后翻译出50多本厂用规范,并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通过实际案例模型,对规范进行手把手讲解。 通过深入调研,他们选择使用设计转换单位同款软件,根据设计人员需求,有计划开展培训,从而减少数据转换误差,确保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此外,他们还协同在哈中资企业,组织开展工程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在哈中资企业的成功设计与工程经验,深入了解哈国的工程设计特点与实际需求,提升团队的设计水平与国际化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懈努力下,他们逐渐能够与当地合作伙伴实现高效协作和无缝对接,「这意味着更高的竞争力,也意味着我们具有了继续开拓中亚市场的技术基础」,郑立国说。 来自「技术」的挑战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临近「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国家,这给工程设计带来了许多难题。 「由于项目位于地震高风险区域,设计设防烈度足足高达10度,必须进行专项抗震评估,采用多层次抗震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及设施在极端地震条件下保持安全稳定」,郑立国回忆道, 「同时,项目场区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有着不均匀土层、严重的湿陷性等不利因素」——这些不仅增加了地基处理的难度,也对基础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紧张的工期,和复杂的设计任务,郑立国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启动「百日攻坚」活动——细化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定期召开攻坚例会,动态跟踪任务完成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百日攻坚」期间,他们与哈国设计转化单位实施集中办公,消除沟通障碍,加速成果的转化。组建设计「青年突击队」,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开展技术比武、营造比赶超氛围等举措,造就了一支勇奉献、能战斗、善创新、特团结的青年队伍,实现「人才成就项目,项目造就人才」的良性发展。 关关难过,关关过。 最终,项目团队在地基处理、抗震设计和结构加固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高效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节 像所有充满责任、担当、奉献精神的电力建设者一样,这个春节,郑立国决定不回家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郑立国很坚定,「这是我深知的道理」。 春节期间,恰逢哈萨克斯坦项目初设国审的关键阶段,对于国审专家可能提出的新意见,需要快速协调和解决,如何避免节日期间河北院无人负责协调的情况?——「留守」,是不假思索的答案。 「现在正处于项目的关键节点,现场对施工图的需求尤为迫切,施工图能否按时交付,直接影响项目整体进度。」谈及项目履约,郑立国十分严肃,他说,自己作项目经理,必须保证设计转化单位能够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出图工作,这既是对施工需求的及时响应,也是对项目整体进度的有力保障。 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总有人为守护团圆而坚守。他们既保障了人民「欢欢喜喜过好年」,也开启了「奋斗实干新一年」。前进道路上,河北院将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铆足干劲、勇毅前行,以昂扬向上的姿态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