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年5月,当春风再次拂过多瑙河畔,中塞友谊绽放出一朵又一朵美丽之花。 过去一年,从贝尔格莱德地铁项目到世博会会展中心,再到国家足球体育场,水电七局在塞尔维亚的7个在建项目,宛如7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中塞友谊之路,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互尊互信,筑牢合作根基 在贝尔格莱德地铁场平项目,机器轰鸣,人头攒动。作为中资企业在中东欧地区中标的首个地铁项目,这里备受关注。 中方工程师与塞方专家就项目填筑基底土的压实干密度展开讨论。中方总工程师张文进指出,当地土壤含水率高,压实后的干容重难以达标。塞方专家亚历山大担心降低标准会影响后续工程稳定性,张文进解释说,底基土压实后的碎石填筑层能进一步密实,即使干容重略低,整体工程依然稳定。塞方责任工程师内纳德表示,设计方已确认,认可中方试验结果,强调中国工程师的试验数据科学严谨,很有说服力。 最终,项目通过优化方案,减少约21万方基土的改良施工,节约20万方砂回填,自营段提前8个月完工,整体工程提前3个月交付。 互信的建立,离不开双方的沟通与协作。 互惠互利,共促发展繁荣 中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共同发展。 2025年4月,水电七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桥在塞尔维亚项目开展安全督导,看望慰问一线职工,并召开东欧区域现场办公会,强调参建各方要提高站位,多措并举,全力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地铁场平项目移交。水电七局供图 贝尔格莱德地铁项目是塞尔维亚人民半个世纪的期盼,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公共交通环境,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世博会会展中心将为塞尔维亚带来更多国际关注和合作机会,国家足球体育场则将为体育事业提供高质量的设施与服务。 而真正的改变与福祉,绝不仅仅是项目建成后的宏大蓝图,更在于建设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与潜移默化。 当地一家小型建材供应商表示,水电七局的项目不仅带来稳定订单,还帮助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塞尔维亚国家体育中心周边基础设施项目中,水电七局积极采购当地材料,与当地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2024年,水电七局各在建项目聘用当地雇员千余人次,本土化率达80%,组织各类培训50余次。贝尔格莱德世博会展览馆场平项目工程师米莉卡表示,尽管中塞存在文化差异,但项目团队给予充分信任和支持,助力她的职业发展。 互帮互助,践行责任担当 年初,水电七局为贝尔格莱德苏尔钦区小学开展捐赠活动,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苏尔钦区政府主席瑟特万·舒沙表示,捐赠不仅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更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远方的关爱。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商务参赞鲍顺青称赞这是中塞友谊的生动体现。 入冬后,一场暴雪席卷贝尔格莱德,附近村庄的道路变得泥泞湿滑。水电七局的青年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起来,义务修复破损的路面。当地居民伊万感慨地说,这些中国年轻人不仅建设了他们的国家,还帮助解决了日常需求,让他们深受感动。 互学互鉴,共促文化交融 文化是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 在塞尔维亚国家体育中心周边基础设施项目部,中方员工与塞方员工共同庆祝中秋节。项目部准备月饼和塞尔维亚特色美食,双方分享各自国家的节日习俗,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水电七局还积极组织校企文化交流活动。 7月,塞尔维亚尼什大学孔子学院师生走进水电七局项目参观交流,项目团队展示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责任理念。尼什大学学生蒂安娜表示,这次参观让她看到中国企业的专业和温暖。8月,中国山东大学到访塞尔维亚会展中心主体结构项目,双方就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水电七局也在项目建设中融入塞尔维亚的文化艺术,让项目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 过去一年,水电七局在塞尔维亚的项目建设是中塞合作的生动实践。未来,水电七局将继续秉持“互尊互信、互惠互利、互帮互助、互学互鉴”的理念,与塞尔维亚人民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中塞合作的辉煌篇章,让中塞友谊之花在多瑙河畔永远绽放!(完) 原文链接:http://www.sc.chinanews.com.cn/cjbd/2025-05-06/227836.html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