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月的冀北大地,一场十年未遇的历史级大风席卷坝上草原。4月10日至13日,张北县气象台连续升级发布大风红色预警,瞬时风速突破28米/秒,最大阵风达42.4米/秒(相当于14级台风风力)。在这场自然界的“压力测试”中,电建新能源公司河北分公司张家口坝上运维中心以科学部署为盾、以铁军担当为矛,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扛起责任担当。 科学布阵:以“预”为盾筑防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4月11日,运维中心启动大风预警响应,构建“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各现场负责人分赴坝头、盘长河风电场现场督战,全体当值人员24小时待命。物资调配组提前将2台应急发电机组和防灾减灾装备调拨至重点区域,形成“半小时应急响应圈”。 技术团队紧盯风功率预测曲线,当单台风机瞬时风速突破20m/s阈值时,161台风机在切出前完成手动停机,相当于提前转移近300兆瓦的“电力炸弹”。盘长河风电场值班长回忆:“那几小时我们每小时提交12份数据报告,用人工复核填补系统卡顿缺口,最终在风速窗口期完成11次启停机操作。” 精准施策:以“智”破局稳根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面对极端天气,运维团队创新实施“三阶防风法”:一是预判阶段。提前将风机桨距角调至25度,使切出时间平均提前47分钟,减少负荷损失11.2MW;二是攻坚阶段。开发“离线预填报”程序,利用风速间歇期“见缝插针”提交非计停申请,建立起“风速-设备-人员”三维响应模型,缩短申请时间300%;三是处置阶段。建立“双监护”巡检机制,地面人员现场监测与测风数据协同对焦,在25m/s持续风速中完成全场设备排查。 据运维中心检修班组数据,特殊巡视四个小组累计排查16条集电线路,发现并紧固35处杆塔拉线松动,排除隐患点58处。 逆风亮剑:铁骨铮铮战狂沙。“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4月12日11时29分,坝头风电场#8风机线314开关保护装置突然跳闸。当时平均风速22m/s,最大阵风已达30m/s以上,31号风机振动值异常波动。由厂长带领的三人运维小组冲进漫天黄沙,在能见度不足5米的狂风中确认设备受损情况。 令人揪心的是,虽然提前做了大量预防性工作,可还是有一基铁塔在高风速下发生故障。“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课。”电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运维团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走进持续25m/s的大风中,顺利完成全场设备排查,确保其余架空线路安全运行。 安澜之道:众擎易举保安澜。“精测风云千钧稳,数析毫厘万象真。”集控室里灯火通明,监控屏上跳动着161台风机的实时数据,厂长的笔记也持续更新着一行行精细的数据:“14:23 31号风机振动值异常”;“15:07 84号箱变油温升高”;……正是这种“毫米级”管控,让极端天气下的设备可用率仍能保持在99.5%。在风暴席卷之时,坝头风电场安全切出全部133台风机,运维中心快速启动预警,投入应急人员87人次,调用物资32类,完成特巡线路长达98公里,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化身为检验团队战斗力的试金石。 夜幕降临时,运维人员依然坚守在风机检修平台。狂风中,安全绳在塔筒上发出低沉的嗡鸣,他们用身体压住检修口盖板,防止被这袭来的大风吹开。“这不是冒险,是科学防护。”青年检修员小李展示着加固的防风检修包,里面装着防风镜、检修工具组和应急通讯装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据气象预报显示,未来三天坝上地区仍有8-9级阵风。张家口坝上运维中心已总结本次“战斗”经验,形成12项标准化流程。“我们不仅要战胜风魔,更要教会风如何与我们共舞。”在这场人与自然的对话中,能源守护者们正用智慧与勇气,书写着新时代的“大风歌”。 笔者手记:当狂风掠过草原,坝头与盘长河的战士通过毫米级的管控,用精准到秒的操作,在肆虐的风暴中筑起了能源安全的钢铁长城。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传承。致敬这些在狂风中逆行的光明使者!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