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面锦旗,镌刻着政企同心的深情;一句感谢,承载着群众对帮扶工作的认可。近日,中国电建所属水电一局收到集安市通胜街道办事处送来的致谢锦旗,对水电一局开展包保帮扶工作给予高度认可,成为政企同心、共促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党建引领,锚定振兴“指南针” 自承接通沟村包保帮扶任务以来,水电一局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帮扶工作纳入企业重点工作部署,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路径择优选派经验丰富的骨干职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扎根一线,并牵头制定《支持吉林省边境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方案》《通沟村包保帮扶计划》《党建共建协议》等系列文件,为乡村振兴与稳边固边筑牢制度根基。 “水电一局的帮扶团队经常向我们问需求、谋思路,就连村民农产品销路这些‘小事’都记在心上。”通沟村村民王大爷回忆道,“有这样的央企真心帮我们,大家心里都踏实,过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两年来,水电一局与集安市、通胜街道、通沟村建立联系网络、强化沟通机制,推动党建共建、帮扶采购、脱贫户精准帮扶等举措落地。水电一局始终把通沟村的事当成“自家事”,以党建“红”引领乡村“兴”,践行央企社会责任,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群众心坎上。 实干笃行,传递帮扶“民生温度” 驻村第一书记扎根通沟村期间,始终以“解民忧、办实事”为目标,成功扶持建设1个小规模企业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积极对接资源,争取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村助力,缓解乡村人才短缺难题;10余次站上市县两级第一书记代言讲台,让村里的“土疙瘩”变成村民的“增收宝”。 不仅如此,驻村第一书记还联合村两委开展党建活动40余次,整改交叉互检问题10项,化解邻里纠纷20余起,响应50余个市长热线求助;成功申报10余个中央水库移民项目,争取资金800余万元,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防护堤薄弱、路灯不亮、道路破损等“急难愁盼”。“我们还制定了《通沟村驻村工作队特殊群体帮助机制》,推动村里入选吉林省第二批新电商产业‘兴边富民’试点村,拿到10万元建设资金,就是想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水电一局职工、驻村第一书记马占轩表示。 危难援手,彰显央企“责任本色” 面对通沟村洪涝灾害,水电一局第一时间捐赠数万元防汛物资;驻村第一书记坚守防汛一线,8次参与抢险工作,协助转移群众1000余人次,入户500余次开展风险研判与预警,协调20余台次救援机械,联动爱心协会争取10万余元应急物资,为村民筑起“安全堤”。 针对脱贫户房屋漏水问题,水电一局迅速派遣施工队免费更换屋顶瓦片及配套设施,彻底消除居住隐患;为帮脱贫户增收,第一书记多方联络用工单位,为村民申请庭院经济、务工奖补等补贴。“之前家里日子紧,现在有了稳定工作,还能拿补贴,心里别提多亮堂了!”张大哥说。去年葡萄滞销时,水电一局工会与第一书记合力助销万余斤,及时化解了村民的“燃眉急”。 政企协同,绘就和美“乡村新篇” 水电一局了解到通沟村村部年久失修、办公条件简陋后,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全额支持村部改造,不仅捐赠大批办公桌椅,进行了百余平方米供暖改造,让村部“旧貌换新颜”。 为改善人居环境,驻村第一书记还带领帮扶人员累计出动100余人次,清理河道、边沟、江坝及主干道垃圾,让乡村“颜值”显著提升。“政企协同就是要拧成一股绳,我们会继续配合水电一局,把通沟村建设得更宜居、更富裕。”通胜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水电一局已收到通沟村村民及村两委送来的3封感谢信、1封表扬信与2面锦旗。水电一局将持续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企地共建”模式,以更实举措助力乡村振兴、筑牢边境稳定屏障,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与包保帮扶村携手绘就新时代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画卷。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