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电建深耕老挝电力建设的征程中,南欧江四级电站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奇迹。老挝孟夸县雨季的首场暴雨,裹挟着危机而至,电站两台仅有的外来备用电源22kV高压开关柜绝缘件集体“罢工”,而此时距离主汛期来临已不足月余。 监测仪跳动的红色数字与今年四、五级电站区域反常的天气合奏着催征鼓点,仿佛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倒计时钟,每一秒都在无情地催促。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维修主管陈皓神色凝重:“等新配件运过来肯定来不及!”主汛期越发临近,他的眼中满是焦虑。从采购到运输的漫长周期,加之各流域电站专业烘干设备的缺失,让传统维修方案陷入僵局。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电气二次工程师李威的发现成为破局关键——一个2020年遗留的废旧铁箱,其厚度恰好适配烘箱外壳,铁箱上“中国电建”的喷码与“奋战南欧江”的红漆标语,点燃了维护团队的希望之火。 维护团队迅速展开了补充设计过程。他们首先对这个铁箱进行了细致的测量与检查,确保其尺寸与烘箱外壳的要求完全吻合。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了烘箱的保温性能、密封性以及安全稳定性等因素。为了确保烘箱能够达到预期的恒温效果,设计团队还进行了多次的热力学计算与模拟,以优化烘箱内部的温度分布。 切割器喷吐蓝焰的刹那,梁上雨燕惊飞盘旋。机械专责鲍建平用精湛的焊接与热切割技术重新对废旧铁箱进行了加工,放大镜下,每道焊缝的熔池波纹必须呈现完美的鱼鳞状,汗珠顺着安全帽系带滴在钢板,瞬间蒸腾成细小的白烟。 当烘箱在第三次调试中终于达到理想的恒温效果时,暴雨恰好停歇。李威凝视着显示屏上完美的温度数据,五年前的废旧物资与今日的创新成果在掌纹间完成时空对话。 陈晧笑着拧紧最后一颗螺丝,感慨道:“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为公司节省真金白银的绝技。”那一刻,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笑容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自从这台自制恒温烘干箱投入使用后,绝缘件修复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不等待、不依赖!”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此次创新实践的真实写照。 这次自制烘干箱的成功,不仅为电站节省了大量设备采购费用,更有效规避了因外购延误而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其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也为后续的升级与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经过严格实测,使用该烘干箱处理后的绝缘件,其绝缘电阻值大幅提升,为电站在汛期的电力稳定供应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电站的安全。 钢板氧化层诉说着基建拓荒的峥嵘岁月,精密焊缝标注着智慧创新的当代坐标。此次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南欧江团队“将简单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更以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果,为流域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创新突破困局,以实干彰显担当。南欧江电站维护团队用智慧和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提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流域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