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巴渝山川间的“水脉破茧”
——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金刚沱泵站建设纪实
来源:水电十五局 作者:郭天雅 时间:2025-04-23 字体:[ ] 分享:

在长江与巴渝山川的交汇处,一座现代化的水利枢纽正悄然间重塑着渝西大地的发展轨迹——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项目中的金刚沱泵站,如一条钢铁铸就的动脉,将长江的丰沛之水提引至干渴的丘陵与城镇,让绵延的管道成为流淌希望的纽带。

在这里,千年奔腾的江水被赋予新的使命:翻山越岭,润泽良田沃野,穿隧渡槽,滋养万家灯火。作为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动力心脏”,金刚沱泵站不仅承载着破解缺水困局的智慧,更凝聚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当机械的轰鸣与涛声共鸣,这片土地的未来,正随着每一滴被托举的水珠,向上生长。

渝西旱境甘霖使者使命

在重庆西部,永川、荣昌、铜梁、大足等11个区县,长久以来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难题 ——“水在江中流,人在岸上愁”。长江与嘉陵江虽如两条蜿蜒玉带环绕而过,然而渝西地区地势偏高,水资源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态势,民生性缺水问题极为突出。受此影响,农业灌溉因水源不足而受限,工业发展也因缺水而遭遇阻碍,部分城镇用水也相对较少,且水源质量较差。

水资源的短缺,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不仅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成为横亘在渝西地区实现飞跃发展道路上的一块沉重“绊脚石”。金刚沱泵站的建设,恰似一场及时雨,旨在化解渝西地区缺水的燃眉之急。它作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龙头泵站”,在重庆地区泵站中独占鳌头,是重庆唯一的大(1)型泵站,更是长江中上游规模最为宏大的水源泵站。其设计流量达28.6立方米每秒,设计扬程为75米,装机容量达36兆瓦,每日可供水250万吨,年供水量高达7亿立方米,占据渝西工程总提水量的70%。

如此强大且高效的供水能力,无疑成为渝西地区的“甘霖”,为这片土地缓解缺水困境带来了光明希望。

筑梦长江畔泵站启新篇

2019年,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启动。该工程以构建“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组团,长江+嘉陵江”双水源互补供水体系为目标,建成后将极大优化渝西地区水资源配置,缓解区域性缺水问题。项目总工程师指着施工图纸说:“金刚沱泵站作为关键性提水枢纽,承担着整个供水网络的核心调度功能。”

金刚沱泵站作为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心脏”,肩负着将长江水输送至渝西大地的重任。其设计扬程达75米,恰似一座无形的“水之阶梯”,承载着每秒28.6立方米的澎湃水流。22座总长81公里的隧洞如地下蛟龙,蜿蜒穿行于含煤地层等复杂地质区域,建设者们以匠心为盾,全力抵御渗漏与地质灾害的威胁。在运行管理上,依托BIM技术搭建起数字化“神经网络”,确保汩汩江水稳定奔赴渝西各处。

工程团队以大地为卷,长江为墨,在数月的实地勘察中,对地质脉络、水流韵律、生态肌理进行抽丝剥茧般的研究。从无数个提水构想中,精挑细选出兼具科学与经济的方案,让每一滴江水都能沿着最优路径“攀山越岭”。为寻得效能卓越的节能水泵,科研者们历经无数次性能比对与能耗测试,突破重重技术壁垒,最终打造出转轮效率领先的“水力精灵”,让节能与供水需求完美交融,谱写着水利工程的创新华章。

建设者智慧汗水铸奇迹

长江之滨,晨雾还未散尽,水电十五局建设团队宛如一群无畏的拓荒者,扎根长江之畔。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顶着紧张的工期压力,他们将困难化作攀登的阶梯,以精湛的技术与顽强的毅力,在这片土地上雕琢出一座动力心脏。

从分层预制吊装1200吨取水头部,到用智慧化解深基坑渗水危机,他们用汗水与智慧,让金刚沱泵站这颗“水利心脏”,在渝西大地上强劲搏动,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要想金刚沱泵站保障区域供水万无一失,取水头部施工是关键。这座“水上咽喉”承担着抵御水流冲击、拦截杂质、精准引水的重任,其施工质量不仅决定着泵站的取水效率,更直接影响下游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与城市运转命脉。”项目负责人斩钉截铁的说道。

然而,现实的挑战远比想象中更为残酷。1200吨的钢筋混凝土取水头部,在长江的惊涛骇浪中宛如一叶扁舟,稍有不慎便会偏离预定位置。湍急的水流裹挟着泥沙,让水下视野近乎为零,水上精准定位、水下辅助安装是工程的难题。为攻克这一难题,技术团队日夜钻研,创新性地将无人水上测量船、水下摄影技术、水铊等结合使用,在浑浊的江水中构建起一套立体定位网络。

每一次吊装,都需要数十名技术人员紧密配合,通过实时数据反馈,精准调整吊装角度与速度。

当取水头部精准落位的那一刻,长江之畔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总工程师看着图纸,眉头紧皱:“渝西能不能喝上稳定水,全看这金刚沱泵站泵房深基坑挖的好不好!它就像咱工程的命门,挖不好,整个渝西水资源配置都得‘卡壳’!”摆在建设团队面前的难题棘手。泵房基坑深达81 米,为砂砾石、泥岩混合边坡,上部砂砾石夹土松散,下部泥岩风化快,稳定性差。地下水位浅,开挖时渗水严重,阻碍工地施工。

此外,开挖的泥岩料需运往圣中水库大坝填筑,施工道路布置要兼顾开挖与回填强度。为攻克难关,建设团队精心应对。对边坡,采用“分级开挖、边挖边护”,每挖一层就用锚杆、锚索与混凝土加固。针对地下水,设置截水帷幕,配合大功率抽排水设备,实现干地施工。在施工道路规划上,工程师设计出螺旋状通道,引入智能调度系统,保障泥岩料运输顺畅。经过不懈奋战,深基坑逐渐成形,为泵房建设筑牢根基。

2022年12月13日,金刚沱泵站开挖完成;

2024年3月29日,金刚沱泵站长江水下顶管全部贯通;

2024年11月15日,金刚沱泵站4号机组泵房下部结构顺利封顶;

2025年4月2日,金刚沱泵站顺利封顶……

水润渝西惠民最强音

金刚沱泵站的建设,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水利奇迹,更是一曲与当地村民血脉相连的民生乐章。从规划之初,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便与工程命运交织,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惠民篇章。

工程选址确定后,涉及部分村民的移民搬迁。起初,故土难离的情感让许多人犹豫不舍。村民刘奶奶抹着眼泪说:“这老房子住了几十年,墙角的槐树还是我和老伴儿结婚那年栽的,咋舍得走哟。”

为了让村民们安心,建设团队组成专项工作小组,开启“敲门行动”。他们踩着晨露入户,披着星月返程,带着政策手册与规划蓝图,坐在农家小院里、炕头边,用乡音细细讲解搬迁政策与未来规划,从补偿标准到就业帮扶,从教育保障到社区服务,掰开了、揉碎了把每一项政策讲透彻,用真诚与专业,渐渐抚平村民们对未知的不安。

建设过程中,当地村民也成为工程的“编外力量”。测量队盯着江面数据直挠头,陈大叔蹲在江边磕了磕烟杆:“这片江底有块大礁石,涨潮时能掀翻小船,你们这些娃儿千万要多注意起呦”需要临时调配物资,村民们自发帮忙运输,开货车的赵师傅笑着说:“这泵站是给咱子孙后代造福的,我们出点力,心里踏实!”建设团队也积极回馈村民,帮助修缮周边道路,为村里安装路灯,在施工噪音较大的阶段,主动调整作业时间。村民吴阿姨感慨:“看着他们大晚上还在加班干活,也不容易,现在还想着给我们方便,这工程真是办在了心坎上。”

如今,金刚沱泵站巍然屹立,将会成为润泽渝西的“生命源泉”。作为渝西发展的“生命泵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水利设施,它是钢铁意志与超凡智慧的结晶。

在这里,科技的力量让长江水逆势奔腾,化作滋润渝西大地的甘霖,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热土与万千百姓。每一滴经过泵站的江水,都承载着一段关于突破困境、孕育希望、展望未来的动人故事。

在时间的长河中,国家“十四五”水利重大工程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稳步推进。其中,金刚沱泵站作为关键枢纽,以强劲的水资源调配能力深度融入渝西发展核心脉络,持续释放动力,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实现人水和谐、产城共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