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铁都彝乡热血追“光”
——江西水电赫章珠市白玉200兆瓦农业光伏项目履约剪影
来源:江西水电 作者:叶联华 摄影:李豹 时间:2025-04-15 字体:[ ] 分享:

四月的乌蒙山脉腹地,白云翻涌如海,蓝色的光伏与青山云海交相辉映,宛若置身人间仙境,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风卷着光伏板的金属颤音,见证了赫章县珠市乡白玉200兆瓦农业光伏项目的日新月异。江西水电建设者奋勇争先、实干担当,在铁都彝乡热血追“光”,稳步推进珠市白玉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履约。

踏春提速 履约“进度条”拉满

4月13日,笔者连线项目现场,从视频中看到珠市白玉农业光伏电站项目现场景象令人震撼,山坡上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连绵起伏。数百名工人仍在分工劳作,除草、打孔、浇筑桩基、安装支架及组件,大家顾不上休息,加快建设步伐,全力冲刺工程节点。

“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浇筑光伏支架桩基础53000基、组件安装约260000块,目前现场施工人员500余人,今后会逐步增加,将会为当地带来大量的务工岗位。2025年春节复工后,开始大面积安装光伏组件,5月要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经理余毅介绍说,220千伏升压站已投运,光伏区土建工程完成80%,支架与组件安装完成62%。同步推动64.6千米35千伏集电线路、278基铁塔施工,项目履约“进度条”拉满。

据了解,珠市乡白玉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分布在赫章县珠市乡6个村及雉街乡3个村的山坡上,占地面积约4200亩。项目装机容量200兆瓦,新建1座220千伏升压站,光伏电站通过8回35千伏集电线路接入升压站,以1回220千伏线路接入赫章220千伏变电站并入电网。项目建成后,将对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荒山治理起到积极作用,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

项目建设前期,因山地光伏占地面积广,因土地流转等问题,导致项目一度无法正常推进。项目部分派多组人员积极配合业主完成征地手续的办理,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把项目建设意义讲清楚、政策方案说透彻、矛盾纠纷化解好。真心相待最终在短时间内换来当地群众在思想、工作和情感上的认同,使得光伏项目进场工作顺利开展。

实干苦干 风雨之后见彩虹

白玉升压站位于一个山头上,由于征地的原因,2024年9月前三个月的时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业主方要求升压站要在12月底前具备送电条件。面对这一工期节点,项目部每天召开项目碰头会、每周召开项目周会,实现进度跟踪、专业协商、设备进场协调和工作布置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在大家的齐心协力推动下,11月16日,升压站顺利进入电气安装。

“每天研判问题,解决问题,项目当天要完成的工作绝不拖到第二天……”升压站电气安装负责人曹林说,项目转序进行电气安装后,土建、安装交叉作业,大家各干各的导致现场管控比较混乱。项目部第一时间调派管理经验丰富的安装、调试人员进场,多方协调,研究解决了难点堵点卡点问题,有序推进项目施工。

主变耐压局放试验期间,当地正处于寒冷低温天气,滤油机滤油后温度迟迟达不到要求,项目部果断采用棉被帆布覆盖保温,同时采取炭火加热的方法,缩短了主变热油循环的时间,确保了主变耐压局放试验的正常进行。

在各方的相互理解和积极努力下,升压站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一得以解决。设备调试期间,调试人员与厂家技术人员每天在一起进行线路接引、绝缘测试、动作调整、参数核对,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2025年1月20日,综控室内,大家紧盯着屏监控后台,随着212开关的合闸按时序对2号主变进行了5次冲击后,宣告升压站实现一次送电成功。刹那间,控制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我们做到了!”成功实现项目重要节点,升压站如期送电成功。

高效推进 追“光”前行保节点

抬送、搭架、焊接、安装,现场施工车辆、机械轰鸣,人声鼎沸……项目光伏发电专区,作业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光伏桩基浇筑、支架组件安装作业。

“为保证工程进度,天一亮我们就上山准时开工。整个项目在2个乡9村的山坡上,由64个光伏发电单元组成,每个发电单元通过11台逆变器与1台箱式变压器连接……”项目安全总监黄建华告诉笔者,因工程节点安排紧凑,春节过后就开始倒排工期,分时段、分工种科学施工,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支架桩基础浇筑,虽桩径只有300毫米、深度1.5米深,但多达65724基,且分布在离路边较远的山坡上,给浇筑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项目部集思广益,派人到现场勘查后,摸索出采用PVC管制作溜槽由远及近进行浇筑的方法,解决长距离浇筑桩基的难题。

光伏支架安装高峰期,施工现场投入980人,机械设备近30台(套),仅一家光伏支架厂家供货,供应速度和现场服务满足不了安装需求。项目部第一时间与供货商及公司协商,果断采取增加光伏支架厂家保证光伏支架供应,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

“在山地建设光伏电站,给施工带来巨大挑战。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找点放线,对支架孔位、线路及施工道路等多个施工坐标点反复踏勘,多措并举对支架孔位、线路及施工道路进行多次优化……”

项目总工李豹告诉笔者,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挑战,项目部团队采取分块化、目标化、任务化方式,向各施工小组明确施工节点目标,细化分解各节点任务,高效推进光伏电站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2025年3月27日,项目木冲地块8个方阵实现并网发电。

倾情帮扶 心系乡村促振兴

回想项目建设前,发电场区各山头还是一丛丛灌木、一堆堆石头的荒山,一眼看不到尽头,尽显萧索。今日再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光伏方阵,将山坡披上“铠甲”,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据了解,根据当地政府产业发展工作要求,结合项目特点,项目建成后将选择低矮喜阴作物为主,按高效农业和地方传统种植实际结合的原则,考虑种植喜荫类农作物、中草药和一般农作物。因此,建设过程中,项目部事先按照要求砌筑挡墙护坡、收集土壤、播撒草种,按设计要求做好了水土保持。

工程建设期间,项目部倾情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就近吸纳了项目属地劳动力参与电站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光伏区木冲地块使用当地劳动力150人次,白玉地块累计使用当地劳动力80人次,磨盘山地块累计使用当地劳动力累计270人次,有效解决当地百姓就业问题,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以前地里只种些苞谷和洋芋,一家人在地里头从早忙到黑,也就只能保证吃饱饭。现在村里建光伏,我家山地租给电站,每年有租金。我也在光伏建设工地打工,每个月有5000左右的收入……”家住珠市乡以那村的孔姓村民喜滋滋地谈起了自己的新工作。

“以前因交通闭塞,村里的农产品走出大山的可能性很小,平时只能挑到镇上去卖,也卖不到几个钱。光伏项目建设大件设备运输,新建、修缮了不少道路,给周边村庄农产品外销打通通道。”以那村负责人喜上眉梢……

山高路远心不惧,追光行军永不止。新一天的朝阳升起,攻坚的旗帜还在飘扬,冲锋的号角还在吹响,项目部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向着全容量并网发电的最终目标大步迈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