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提前13天,铺设万亩农田“生命线”
来源:电建市政公司 作者:李雪珂 摄影:张志鹏 时间:2025-05-01 字体:[ ] 分享:

4月17日下午三点,阳光烘烤着炙热的大地,在安徽全椒县武岗镇官渡村,数百名村民聚集在改造的一级站引水渠旁。随着启闭机闸门缓缓升起,滁河水如银龙般涌入渠道,沿着2.53公里的改造水道奔腾而下。

村民老张蹲在渠边,双手掬起一捧清水,眼眶湿润地说道:“往年这时候,田里干得能塞进拳头,今年小龙虾终于不用‘渴着’过年了!”

这一刻,比“4·30”原计划提前13天。电建市政公司驷马山灌区全椒项目一级站引水渠工程正式通过通水验收,1.1万亩农田和虾塘的“救命水”如期而至。

与时间赛跑的“4·30”节点

“4月30日必须通水!”项目负责人王希峰的办公室墙上挂起了一张“4·30”节点倒计时表。红色标记的4月30日是今年年初复工复产会议上定下的目标,也是今年的“军令状”。作为驷马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滁州市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供水保障的关键工程,一级站引水渠承担着抗旱排涝和城市供水的双重使命。

3月30日,随着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苏姚二级站主副厂房提前31天封顶。

4月15日,小罗引水闸闸门安装调试完毕,滁河围堰顺利拆除。

“同意通过验收!”当天下午16时,随着验收组组长宣布结果,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验收报告显示:“渠道过流能力完全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外观质量良好;采用仿木桩+重力式挡墙护岸、砼锁块+草皮护坡,渠道沿线新增绿化面积1.14万平方米;通水后日均供水量达20万立方米,可满足40万人日用水需求。”

4月17日下午16时,通水仪式现场人头攒动。当闸门开启的瞬间,官渡村村民老陈挤到最前排,手机镜头对准奔涌的水流:“快看!这水多清亮,我家20亩虾塘有救了!”  

“提前13天不是简单的数字,是央企对百姓承诺的兑现。”此刻,窗外麦浪翻滚,渠水欢歌,一幅“水润沃野”的画卷正泼墨挥毫。 

数字背后的硬核答卷

“刚进场时,连完整的施工图纸都没有。”项目负责人王希峰回忆道。2022年12月,项目团队顶着严寒进驻全椒县,迎接他们的是征地拆迁滞后、设计图纸不全、跨省协调复杂等重重难题。苏姚二级站主厂房基坑开挖前夕,施工现场上方高压线路影响施工,项目部及时上报业主单位,通过与各单位沟通协调,最终15日内,解决高压线路迁移问题对现场施工的影响。

渠道清淤是主要施工内容。“挖掘机一铲子下去,火星子直冒!”现场的施工队长回忆道。引水渠清淤首日,团队就遭遇“硬骨头”,沉积20年的渠底,淤泥层厚达2米,夹杂着建筑废料、树根甚至锈蚀的农具。传统挖掘机每小时仅能清理15立方米,按此速度,仅清淤一项就需耗时两个月。

“换设备!上液压破碎锤!”项目部当机立断。两台改装后的挖掘机连夜进场,前端换上高频液压破碎锤,采用“分层剥离、分段推进”战术。钢铁巨臂以每分钟30次的频率锤击淤泥,硬是将日均清淤量从500立方米提升至1200立方米。连续20天的轰鸣声中,3.8万立方米淤泥被彻底清除,为后续施工抢出10天宝贵时间。

“还有更大的挑战来自地基处理。”勘察发现,渠底局部存在淤泥层,若直接浇筑混凝土挡墙,可能因沉降导致开裂。项目负责人王希峰当机立断:“换填方案来不及了,上松木桩!”17000余根3米长的防腐松木桩被精准打入淤泥层,形成“桩墙一体”的复合地基。深夜,探照灯下的工地彻夜轰鸣,最终提前7天完成全部桩基施工。 

有困难,党员冲在前!项目部有3名党员,均是骨干。在项目驻地的党建共建室里,悬挂着一张特殊的“党员攻坚图”。3名党员牵头成立“技术攻关”“扶贫帮困”“应急抢险”三个先锋队,带动全员啃下16项技术难题。2024年汛期,党员突击队48小时不眠不休加固围堰,保住下游3个村庄的安全。

“党员就是要冲锋在最难的地方!”作为青年党员,张志鹏的话铿锵有力。目前,项目部已和业主、监理单位共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并在现场驻地设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

扎根乡土的情怀担当

“让农民工吃好‘定心丸’,他们才能有劲儿干好!”项目副经理陈小伟非常关注农民工工资的到账情况。目前项目上的农民工大多都是当地的工人。

“每月5号,工资准时到账!在央企项目干活放心!”来自当地官渡镇的钢筋工老赵展示手机银行短信。项目部严格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设立专用账户,通过广联达系统实现考勤、计量、发放全流程透明化。开工以来,每月工资都分毫不差地定期发到860余名农民工手中。

项目部还设立了维权信息告示牌。维权信息告示牌列明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举报投诉电话、法律援助申请渠道等信息。每月将农民工发放信息在维权信息告示牌上进行公示。这种贴心真正做到让民工放心!

建一座工程,造福一方百姓。项目部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

2024年秋,官渡村村委会将一面绣着“国企担当系民生,乡村振兴显真情”的锦旗送到项目部,向项目部对村里扶贫给予的大力支持和贡献表示衷心地感谢。

全椒项目起点位于全椒县武岗镇官渡村,村里有十几户困难户,当地政府成立了帮扶小组。项目部了解情况后,秉承“修建一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理念,积极与村委会对接,实地了解困难户情况,为他们带去了帮助和温暖。

捐赠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赞誉和感谢,村支书表示:“感谢中国电建市政集团这两年来对我们当地的建设,你们不光项目干得好,还有爱心、有担当。”

“技术过硬+优质管理”也许是这支队伍节点任务获胜的秘密“武器”。

夜幕降临,官渡村的虾塘泛起粼粼波光,项目职工们仍在巡渠。他们知道,这条生命线,承载的不仅是水流,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