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匠心筑梦 智启未来
——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特邀“大国工匠”崔兴国讲述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密码
来源:电建水电开发公司 作者:刘开燕 摄影:刘开燕 时间:2025-04-23 字体:[ ] 分享:

生机勃发、万物竞秀时节,一场关于“匠心传承与技术创新”的思想盛宴在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上演。近日,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电建水电开发公司特邀“大国工匠”2023年度人物崔兴国,以“匠心铸就大国重器”为主题,为两级公司200余名技术精英开启了一堂跨越时空的工匠精神传承课。

三十载匠心路:解密“工匠成长”密码

培训现场,崔兴国带来了“以工匠精神铸就中国水电伟大工程”的主题授课,他结合自身成长的历程,讲述了中国水电技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壮丽历程,分享了团队潜心钻研、攻坚克难,一次次取得突破、开拓创新,成功在国内外重点水电项目中取得重大成就、打造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生动阐释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

在崔兴国分享环节,他用自身经历讲述了“我眼中的工匠”,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产业工人的职业生涯通过学习、实现、创新、信念四个阶段来各个突破,唯有坚持,才能看到下一个阶段的风景,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当年安装三峡机组时,外方专家连图纸都不让碰,如今我们自主设计的机组参数已成为国际标准。”崔兴国在授课时展示的一组对比图片,让在场学员无不心潮澎湃。

在两个小时的沉浸式分享中,崔兴国以“溪洛渡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调整”“白鹤滩机组轴线调整”等经典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了“世界首台”“全球最大”等超级工程背后的创新逻辑,将深奥的水电安装工艺转化为生动的创新图谱,诠释了“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成就”的工匠哲学。 

人才强企:构筑新型工匠和技能人才成长高地

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赖真明在活动中透露,公司以“三个首创”打造行业人才培育新高地:建成全国首个水力发电机组真机动模实验台,构建世界首例梯级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系统,创立“理论+实操+创新”三维培训体系。

目前,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工匠学院已培养出省级以上技术能手42人,取得国家专利88项。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强力打造技能培训中心,公司工匠学院并被授予“四川省机电冶煤行业工匠学院”“国家技能大赛四川集训中心”。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研究开发费用管理示范企业1家,市州级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试验室1个,为打造更多高水平科技创新主体积累了丰富经验。

精神赋能:让工匠文化扎根生产一线

工匠精神是公司发展的根基,更是技术创新的灵魂。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赓续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文化传承,响应时代号召、服务国家战略。公司工匠学院始终致力于搭建顶尖师资平台,当天,公司工匠学院隆重聘请崔兴国为特聘讲师,为培育新一代技术人才注入榜样力量。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电建水电开发公司正以工匠精神为内核,构建覆盖水电、抽水蓄能、新能源等多能互补人才矩阵,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储备战略型技术力量。

此次活动通过“主会场+云课堂”模式,同步联动公司大师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巾帼创新工作室及一线20余个基层电站,实现了实时共享。

在这场“工匠精神与技术创新”的深度对话中,我们清晰触摸到中国智造跃迁的脉搏。当崔兴国展示那张泛黄的四川日报照片时,泛黄的图片与现场视频相连的各个水电站技术骨干形成时空对话。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正是突破“卡脖子”技术最深沉的精神动力。

“大国工匠”崔兴国走进电建水电开发公司讲述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密码 

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工匠学院聘请崔兴国为特聘讲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