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年5月,矗立奔腾咆哮的澜沧江维西段的华能澜沧江公司TB(140万千瓦)水电站4台机组欢快运转,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正通过架设在陡峭山体上的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奔向远方……为滇、粤两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工程建设期间,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澜沧江输电线路项目陈太辉团队攻坚克难鏖战澜沧江,为电站架起可靠绿电外送通途的感人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迎难而上赴维西 漫漫征途展豪情 TB(托巴)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是澜沧江干流上游(云南段)河段规划的第四梯级电站,距维西县城56千米,安装4台单机容量35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按年可利用小时数4450计算,年发电量可达 62.3 亿度。 与之配套的500千伏双回线路送出工程,贵州工程公司以PC总承包方式承建,线路自电站出线场起始,延伸至托巴500千伏开关站,采用同塔双回设计。工程涵盖前期专项评估、征地补偿、青苗与林木赔偿、跨越手续及线路路径合法合规的全部流程。 本输电线路工程是贵州工程公司与华能集团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首次合作,关系到公司战略布局,高标准完成履约成为工程建设的终极目标。 2023年9月中下旬,贵州工程公司项目团队长途奔赴,陆续到达项目现场,经过紧张的前期筹备,2023年10月22日,TB水电站500千伏双回线路送出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建设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千方百计攻难关 多措并举破难题 TB水电站站内的500千伏双回送出线路,长4000多米,犹如一条巨大的绿电纽带,把华能澜沧江TB水电站的出线场与开关站紧密相连,跨越澜沧江,将以500千伏超高压输送澎湃绿电。 此项目不仅是贵州工程公司当前在建电压等级、施工难度最高的线路,更以其独特的挑战性,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 施工现场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在澜沧江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展开。输电线路施工现场上方是约60度陡坡的峻峭,下方则是水流湍急、深不见底的大峡谷,自然环境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 项目团队进场后,以陈太辉为首的班子成员首先研读合同,发现招投标文件和现场环境不符,经过成本测算,预计存在较大潜亏,项目部积极与业主及其他参建多方协商,摆事实、讲道理,从现场实际出发进行设计和施工优化,为工程有序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现场处于横断山脉腹地,当地政府部门对环保、水保要求严格,常规施工难以满足需要,材料运输成了项目施工必须面对的难题。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架设了十余条索道,再辅以骡马及人工运输等方式,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针对当地坚硬辉长岩开挖难度较大及前期采用风镐、膨胀剂、水磨钻施工收效较差的实际,项目部组织参建各方探讨优化基础施工工艺,采用小药量装填,同时加强爆破位置覆盖及遮挡,做到一基一方案;现场专人安全监护,确保输电线路下方的公路和电站的安全,砥砺前行、稳步推进项目施工。 这条500千伏输电线路不仅需跨越车水马龙的公路,还要飞跨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支撑线路的12座高大铁塔,最大塔高超过90米,成为地势陡峭施工现场的建筑新地标。 紧迫的工期与复杂的地势,不仅让施工难度倍增,更给现场管理和物资运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95%的工程材料只能依靠索道运输到施工现场。 这些索道大多数设立在路边并配备跨越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持续强化现场监督,规范索道运输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次材料运输过程的安全可控。 铁塔基础施工更是险象环生,最大的桩基高达26米,直径更是达到3米。全线复杂的地质条件与艰难的施工过程,导致大危及超危施工的双重压力,无疑让施工安全风险骤增。 尤其在雨季,施工现场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全线塔基开挖作业,因地势陡峭专用机械无法展开,只能人工挖掘。 遇到恶劣天气,项目部则见缝插针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为了确保工期不受影响,项目部不得不在人工挖孔桩工序中增设雨棚,并做好防雷预警以应对频繁的降雨天气。 为了抢回因雨季延误的宝贵工期,项目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毅然决定实施夜间施工。此举虽然有助于加快进度,但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在一个安全环境中高标准高质量工作,项目部进一步加大了安全投入,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强化技术筑安全 保驾护航稳前行 TB水电站站内500千伏双回线路送出工程PC总承包项目,可谓一场对自然环境、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它不仅仅要求施工队伍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艺,更对项目团队的整体协同与应变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项目现场,人力资源的紧张尤为突出。尽管施工高峰期汇聚了116名施工人员,但面对如此庞大、技术密集的野外工程,人力资源仍然捉襟见肘。 每位员工不仅要应对复杂多变的技术难题,还需确保工程进度不受丝毫影响。输电工程对于精确度和安全性的严格要求,使得现场管理压力山大,人员体能与精力投入均达到极限。 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都进行安全、质量的包保,每一基铁塔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需要抵近现场监督管理,施工间隙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和巡查,尽量把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上下班同步,确保深基坑挖掘、高空作业的危险可控在控。 面对上述挑战,项目团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如增加防护装备的投入、提升安全意识培训频率以及完善应急预案等,以确保项目施工的有序推进,彰显了央企责任与执行力。 企地融合破危局 携手共进谱新篇 项目部秉持企地和谐、互融共进的理念,率先示范,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精心部署各项任务。 在征地拆迁及协调与当地民众关系的过程中,始终坚守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广泛倾听、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意愿与需求,确保每一寸被征用的土地都能得到合理补偿与妥善安排。 同时,积极与分包单位携手合作,吸纳当地农民工参与施工建设,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还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助力提升其就业技能,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的基石。 在与分包商的合作中,项目部建立畅通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和监督体系,将农民工生活保障与工资发放视为重中之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至每位民工手中,坚决维护项目现场的和谐氛围与稳定秩序。 教学相长共进步 快速成长显担当 项目部对“传帮带”传统尤为重视,陈太辉更是身体力行,经常特意带领新员工深入施工一线,为他们剖析各类施工细节与要求,通过面对面的悉心指导,使新员工在巩固理论的同时,快速掌握将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施工难题的技能。 项目团队的每位成员都乐当引路人,不断鼓励新员工多到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勇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一同剖析问题根源,传授与施工队伍有效沟通方法。班子成员还经常带领新员工参与各类会议,让他们全面了解各单位的职能与角色。特别是安排新员工担任会议记录员,捕捉会议精神并整理成书面报告……不仅锻炼了新员工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多方协调的基本要领。 通过这一系列全面而细致的培育方式,新员工得以迅速融入项目管理,为项目的稳健推进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攻坚克难显担当 演绎精彩写辉煌 项目班子精准锁定工程项目各大里程碑,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和深度沟通会,确保每位成员对项目目标、时间框架及关键环节均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项目经理陈太辉主动协调,促成各参建单位的紧密合作,确保施工、设计、监理及物资供应等各方无缝对接、协同作战。面对“紧急、复杂、高风险、高难度”的任务,班子成员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亲临一线解决技术瓶颈。 进入工程关键节点,已九个月未休假的项目经理陈太辉腹部疼痛,让他不得不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是胆结石已增大了2厘米,他每天忍着腹部的疼痛加班加点,协调设备与物资供应,迅速化解施工中的突发难题,灵活调整施工部署,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面对恶劣天气、复杂地质等不可控因素,做到迅速响应、精准评估,灵活调整应急预案,全力保障施工安全。 陈太辉凭借精准的调度与合理的资源配置,成功引领团队跨越了工程施工中的重重难关,特别是在完成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施工任务后,工程建设捷报连连。 2024年1月15日,铁塔基础浇筑工作圆满收官;3月18日,铁塔组立全部顺利完成;4月20日,地线(光缆)展放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4月25日,光缆已具备通信调试条件;4月26日,截水沟修建工程告竣;4月30日,导线展放与挡土墙浇筑均圆满完成;5月10日,消缺与附件安装工作全面结束,线路具备送电条件。 2024年6月15日,华能澜沧江公司TB(140万千瓦)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源源不断的强大电流安全平稳输出,各项指标优良……云南省这一“四个一百”重点建设工程由此变为现实。贵州工程公司澜沧江500千伏输电线路项目团队以其安全、优质、高效的施工成果,赢得了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一致好评。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