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
——中国水电十五局以红色基因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水电十五局 作者:师吾句 时间:2025-10-23 字体:[ ] 分享:

89年前,红军将士用双脚丈量二万五千里征途,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铸就伟大长征精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望长征路,讲述长征故事,高度肯定伟大长征精神。

如今,中国水电十五局的建设者们沿着先辈足迹,以“诚、变、拼、新”的企业文化为魂,以“七航党建”为帆,在“水、能、城、新”领域的新长征路上续写奋斗篇章。从党建引领聚合力到国内国际“双线”拓市场,从人才培养强根基到提质增效谋突破,这家有着73年历史的央企,正以长征精神为指引,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以“诚”铸魂,锚定新长征的信仰坐标

长征的胜利,源于对理想信念的绝对忠诚;水电十五局的发展,根植于“为社会担责任”的初心坚守。这种“诚” 的基因,既体现在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也融入对企业使命的坚定践行。

2025年10月14日在甘肃肃南皇城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现场,“同践肃水丹心,共铸蓄能精品”党建联建活动的红色旗帜迎风飘扬。来自各参建单位的党员干部们以“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的信念,打破行政壁垒,整合技术资源,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工程建设的攻坚力。这种“诚”的协作,正是对长征路上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精神的当代传承。项目检测团队用锚杆无损检测仪、探地雷达等“三器组合”,对每一根锚杆、每一段隧洞进行精准排查,8743根锚杆检测零差错,成功排除2.8米处锚固空腔隐患,以“零裂缝”的工程质量诠释水电十五局“结结实实筑坝,老老实实做人”的朴素信仰。

这种“诚”更体现在市场开拓的每一步。2025年8月份以来,公司在“水、能、城、新”领域连中十标,从水务治理项目到城市更新工程,从新能源电站建设到智慧基础设施打造,每一份中标通知书的背后,都是客户对企业“诚信守诺”经营理念的认可。在三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建东强调“严守合规经营底线”,正是这种对市场、对社会、对员工的“诚”,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始终站稳脚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以“变”破局,激活新长征的动力引擎

长征路上,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突破重围;新时代的水电十五局,以“变”的智慧应对市场挑战,在战略转型中开辟发展新赛道。

面对传统水利业务竞争加剧的局面,公司紧扣电建集团战略部署,在巩固水利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水务治理、土壤修复、抽蓄光伏等新兴业务,实现从“水电铁军”到“水、能、城、新”综合服务商的跨越。连中十标的亮眼成绩,正是战略转型的生动注脚——其中既有保障民生的供水工程,也有推动城市升级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助力“双碳”目标的新能源项目,业务版图的拓展背后,是“穷则变、变则通”的发展智慧。

在管理模式上,水电十五局同样以“变”求进。10月15日三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明确提出“强化系统统筹,推动协同发展与精细管理”,打破部门壁垒,构建“三级营销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重庆渝西项目,“狼”“鹰”“虎”三大攻坚班组以“变”的思路创新成本管控,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循环利用材料,创下节资55.15万元的佳绩;在成都五环路项目,创新采用玻璃钢筒体现场缠绕工艺,将工期压缩50%,用“变”的实践证明,唯有主动求变、迭代升级,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始终保持领先。

以“拼”攻坚,锻造新长征的先锋队伍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用“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拼劲跨越雪山草地;今天的水电十五局建设者,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五特”(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作风,在项目一线书写奋斗答卷。

在甘肃皇城抽水蓄能电站海拔2800米的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克服高海拔、低温缺氧等困难,用“拼”的劲头推进工程建设。党员突击队带头24小时轮班作业,智能碾压系统配合北斗导航技术,将大坝压实一次合格率从92%提升至99%以上,单此一项节省补强成本30万元。这种“拼”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技术的攻坚 ——施工团队采用套管跟进方案,将原本10天的工期压缩至7天,且所有锚索锚固力均远超设计标准,整体提前24天完成节点任务,用实干诠释“拼”的内涵。

“拼”的精神更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内功”修炼上。10月10日-12日水电十五局举办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暨项目经理培训班,落实“双培养一输送”要求,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打造党建、业务“双过硬”的复合型队伍。参培学员深入研讨项目管理难题,把“拼”劲从施工现场延伸到课堂,通过“学习提本领、研讨增智慧”,为企业储备“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先锋力量。正如李鹏总经理在培训中强调的,“要以‘一根筋’的韧劲和‘一盘棋’的格局,夯实责任、狠抓落实”,这种“拼” 的决心,正是企业攻克难关、冲刺年度目标的底气所在。

以“新”赋能,开辟新长征的未来路径

长征的胜利是创新战术的胜利,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以创新为引擎。水电十五局以“新”为钥,解锁技术突破、党建创新的新路径,为新长征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技术创新领域,水电十五局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在湖北竹山县潘口抽水蓄能电站,直径10.8米全圆针梁台车实现“一次成型”混凝土衬砌施工,得到《人民网》关注报道;在突尼斯梅莱格大坝项目,自主研发无轨滑模技术,填补国内外59.04°超陡坡面板施工的技术空白,将中国标准与国际规范精准对接。截至2025年,公司累计取得国家专利600余项,省部级工法近20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4项,主编行业标准31部,用“新”的成果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党建创新方面,“七航党建”品牌成为红色引擎。“政治领航、思想引航、基层保航、人才促航、文化赋航、清廉护航、同心远航”的党建体系,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党建引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各项目党支部通过“党员签诺践诺”“支部扛标落实”,将“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转化为200余项具体举措。在青海加西公路项目,党员技术攻关组将退役发电机改造成收费站电源,节约成本25万元;在贵州平桥水库项目,通过工艺创新将单跨渡槽工期从13天压缩至6天,成本降低53.8%,这些 “新”的实践,让党建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89年岁月流转,长征精神历久弥新;73 载栉风沐雨,水电十五局人初心如磐。从红军长征的“二万五千里”到企业发展的“新长征路”,变的是征程的坐标,不变的是奋斗的精神。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潮头,中国水电十五局将继续以“诚、变、拼、新”为笔,以“七航党建”为墨,在“水、能、城、新”的广阔天地间,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长征答卷,为国家能源战略与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多“电建力量”,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奋斗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