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阿坝州马尔康的崇山峻岭之上,常年翱翔着一群雄鹰,时而划破阳光,时而穿透云层,在辽阔的天空尽情放飞自我。 在当地巴拉水电站隧洞工程项目,也有这么一群雏鹰展翅,他们在国家级重点工程巴拉水电站建设中,以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创新大断面隧洞施工技术,成功征服了地质大断层,创造出亮眼的业绩,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一个年轻的项目班子 巴拉水电站位于马尔康最偏僻的日部乡,装机容量746兆瓦,和几十公里外的绰斯甲水电站几乎同时开工, “长隧洞”“大断面”是两个水电站引水隧洞的特点。水电十局在这两个水电站中承担了最难、最险的引水隧洞洞段。 如果说绰斯甲水电站是水电十局历史上承建的最长大断面隧洞,那巴拉水电站引水隧洞则是断面最大的隧洞工程,断面直径达14米,接近5层楼房的高度,被称为国内长、大引水隧洞的“五朵金花”之一。 要在这个管理和技术含金量极高的工程项目中保住品牌并进一步提升,项目班子人选需慎之又慎。业内传统,如此技术难度的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至少有50岁以上的工程师或者专家“坐诊”,而巴拉项目的班子成员没有一个超过40岁。 这是一支创造力强、充满活力的年轻管理团队。项目经理蒋保东是四川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时任年龄也才35岁,曾在多个项目中担任要职,这次到重点项目担任一把手,可见对他的重视和信任。项目总工程师李东强调到项目上任职也仅仅37岁,副经理、安全总监等项目其他班子成员均是80后和90后,他们带领着更加年轻的小伙子们,就这样跻进了群雄逐鹿的巴拉。 “我们最晚进场,动作最快,在这个山腰选择了最佳位置扎营下寨。”有着黝黑圆圆脸庞的李东强在项目班子里,算是小青年的长者。虽然他长着一副娃娃脸,但他的工作阅历十分丰富,从测量技术人员到印尼巴丹图鲁水电站项目工程部部长,再到项目总工程师,也算是从大风大浪过来的青年人才。 在其他水电站工程中,中标单位项目各自选取有利地形下营,各项目部分散而居。但在巴拉水电站,最晚进场,动作最快的水电十局项目部将营地选择在最中间的位置,动作慢的施工单位环绕水电十局项目营地而建。无形中,巴拉项目部独占C位,左右前后紧邻中国电建多家实力央企。 隧洞的一粒灰,落在他们肩上就是一座山。在强手包围中,这群“娃娃脸”是否能顽强突出重围,改写水电十局特大断面隧洞施工的历史记录。 一场激烈的隧洞交锋 水电十局承建的巴拉水电站引水隧洞只有4.7公里,最大的断层就在十局标段内。受其断层的影响,隧洞有长达400多米不良地质段,围岩构造作用强烈、蚀变现象突出,岩体主要以碎块、碎屑状结构为主,岩质为软岩,自稳能力差,是整个巴拉水电站最大的施工难点,其塌方、涌水、突泥等灾害十分严重。 特大断面的隧洞开挖衬砌本身就是一道高技术难题,还要面对如此众多的严峻挑战,这对项目班子责任之大、压力之重。 “我们班子这些小兄弟,工作年限都比较少嘛,从来没干过这么大的隧洞,我们就一起到现场琢磨,再根据以前的经验研究怎么施工,然后把这个方案写出来。”李东强说,“上级领导也经常到项目来进行技术指导,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但现实比他们想象的要残酷得多,巴拉水电站隧洞最大断层,几乎使他们寸步难行。无论是按照图纸规范要求,还是专家和项目共同设计研究的超前施工方案,施工管棚依然一次次被无情的大塌方压垮,致使项目施工人员举足唯艰。“当时我们感觉处理这种大断层很无奈。” 李东强说,“50米的特大破碎带,我们就用了11个月。” “大塌方涌水发生了5次,每次都很担心,因为现场作业人员也比较多,一听到塌方了以后,不管是多晚,我们项目班子成员就往洞子里跑。”项目安全总监毛军说。 这就是项目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只因他们心系项目,才有了心无旁骛的专注和执着,才有了必须安全通过特大断层段的底气。 在项目大塌方处理进退两难的时候,各方领导多次到项目蹲点,共同研究如何解决处理大断面、大塌方的技术难题。业主单位也主动找到这群年青人说,“这种特大断层地段,施工过程中垮方也很正常,你们就大胆按照既定方案施工就行,以后它垮你再施工,你们不要被它吓到。” 领导和专家的指导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业主的安慰解开了他们的心结,项目团队重整旗鼓,运用和研究先进的工法,总结出单侧壁分区开挖破碎带的办法,既扩大了工作面,也减小了施工跨度,有力控制塌方频率和方量。这项工艺工法,不仅提升了特大断面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还确保了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 项目总工骄傲地说,“我们正在将此次施工经验总结成隧洞断层破碎带施工工法上报,这对今后遇到同类施工问题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攻破第一个困难之后,后边就慢慢顺畅了,现场的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项目生产经理、工会主席王俊说。在随后的大断面隧洞边开挖、衬砌施工中,他们以集体的智慧,灵活制定新工艺、新技术等优化施工方案,有力促进了特大断面隧洞的提前贯通。 巴拉水电站大断面底拱混凝土衬砌存在断面直径不等、衬砌厚度不等、衬砌范围不等的技术难题,他们初期采用传统的衬砌台车,不但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也影响了进度要求。另外业主还将上下游兄弟施工单位200米工作面交给了水电十局,等于工期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了工作量,如果用老式台车施工,必将拖延工期,影响发电大局。项目班子立即成立了课题小组,围着传统的台车开动脑筋,提出了改变纵向的滑模技术创新方案。 改进后的滑模台车第一次用于现场的时候,项目经理带领小组成员在现场里守了一夜。万事开头难,第一次试验失败后,他们没有退缩,把笔记本带进隧洞,照着现场实际情况设计、画图,经常一蹲就是一整天。经过几十个不眠之夜,改进、失败、再改进,最后他们终于研究出了一款新技术、新工艺的液压针梁式底拱纵向滑模台车。该台车突破传统台车工作半天、准备半天的时间局限,可以24小时不停工作,由原来每月最多浇筑300米的极限,变为可以连续浇筑到500多米。在Ⅲ类围岩下,甚至可以浇筑到800米,不但节约了施工成本,也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该项工艺技术,不仅在水电十局是首创,在中国电建同类台车施工工法中也是唯一。 王俊自豪地说,“我们的底拱纵向滑模台车受到了业主和监理等单位的高度肯定,上下游的兄弟施工单位也借鉴并引进了我们的新技术。” 李东强也带着满满的自豪感,“我们这个底板滑模台车,申请的发明专利已经受理了,另外还有一个发明专利。质量月混凝土评比中,我们三个土建标都拿了第一名,还颁了个牌嘛,哈哈哈。” 不仅仅这群青年人的自豪,更有上级领导和业主对他们偏爱,多次在生产会议上和检查工作中,唯独表扬水电十局项目上的这群年轻人,并当着众多施工单位,对水电十局项目部的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竖起大拇指。 一篇感人的励志故事 台上的辉煌,台后总伴随着甜酸苦辣;事业上的成功,总有超出艰辛的付出和牺牲。 一群青年人,正是意气风发、追求浪漫的风华时代,自跨进水电十局的大门,就告别了风花月夜,踏上了破茧成蝶的漫漫征途。 在巴拉项目成长起来的毛军,白净的脸庞,中等的个子,虽然年轻,却有着水利、水电和火电施工经历,到巴拉水电站后,从项目安全部长成长为安全总监,不到34岁,那副单薄的肩上就挑起事关项目生死的重担, 巴拉水电站引水隧洞标段大断层,是整个电站危险系数最大的工段,它像潜伏着的一双看不见的黑手,随时都能把施工人员拉进万丈深渊。毛军到项目后,从安全部长到安全总监,几乎从来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他经常梦见自己在黑黑的隧洞中,四处看不到一个人,孤独地走啊走啊,突然黑压压的碎石砸来,身躯向着不见底的黑洞坠落······他惊醒了,一身冷汗。 “压力太大了,经常做这类恶梦。”毛军摇着头,“出一次安全事故,就是几百万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波及到我们的品牌信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何止是毛军,项目其他负责人也是枕戈待旦,肩上沉甸甸的重托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王俊从项目副总工提升为项目生产经理兼工会主席后,平时经常回家的他,家也不敢回了,他说,“感觉每天有很多事情做不完,极大的压力,晚上睡着睡着就醒了,梦多,都和工作有关。”这位从测量专业转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身上散发出的稳重给人足够信任感。 特大隧洞工程施工,安全系数就像走钢丝。为了预防万一,把突发事件的人身伤亡事故降到最低,这群年青人还脑洞大开,在断层破碎带处理现场,巧妙铺设一根较粗的钢管,内装食物和饮用水等应急物资,“在突然遭遇大塌方,来不及撤退被堵在洞内人员至少有食物和药品等待救援。” 在大断层出现大塌方和大涌水,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安全事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奇迹就是项目员工高贵品质的体现。家在四川绵阳的毛军,很久没有回去看看年高的父母亲了。“本来就不敢离开,当了安全总监,更抽不开身了。”挺帅的小伙子目前单身,说到将来的个人生活,毛军腼腆一笑,“别看只顾工作,其实工作就挣钱,等这个项目完工,名有了钱也有了,才能去追求想要的东西。” 巴拉项目的青年人,就这么用激情呵护着梦想。李东强特别敬佩他的项目经理蒋保东,他说,蒋经理比我还年轻几岁,但做事干净利索,项目能有今天的成绩,和蒋经理的有效管理密不可分。 三十五岁就担起项目经理重担的蒋保东,年龄似乎和所承担的大型工程岗位职责不相称,但翻开他的简历就发现,他经历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骄人的业绩,曾被评为水电十局十大青年之星。 在巴拉水电站项目管理中,他和年轻的班子成员十分融洽,遇到难题一起工地现场研究讨论,一起出谋划策,最后广采众议一锤定音。在需要落实的问题上,他不计厌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往总部和分局跑,用李东强的话说,是个非常能干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员工与业主的关系十分融洽。 在巴拉项目上,每一个青年人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面都有一个难忘的回忆。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群项目青年是企业的希望,青年强则企业强。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