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凌晨四点,混凝土泵车的轰鸣撕破了工地黎明的寂静。炎热的天气,蝉声鸣叫技术员翟一凡正专心致志地调试着复杂的电力系统,各种复杂的线路和元件在他眼前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画面。2000多公外土耳其图兹湖地下天然气储库扩建项目的彩板房里,物资专工崔新星对着Excel里跳动的红色预警数字揉了揉太阳穴。相隔3000多公里的乌兹现场,“赵BOSS”蹲在基坑里,看着图纸,摆弄着全站仪。 指尖上的电流 夏季的巴林,温度达到了45℃,热浪扭曲了起重机的轮廓。翟一凡的安全帽檐下,汗珠在睫毛上悬成一片晶亮的帘——这是今天第十一次从额头滚落的汗水在颧骨处蒸发前,被他用沾满铁锈的手背抹去的瞬间。仪器的金属外壳烫得能煎鸡蛋。他必须用工作服下摆垫着才能操作。他自信满满地认为已经完全理解了系统的运作原理,正准备进行最后的测试。然而,按下启动按钮的那一刻,一切却并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进行。系统突然短路,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心中的困惑和自责瞬间爬上翟一凡的脸颊。这时,翟一凡的师傅走了过来。他开始耐心地检查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逐一排查可能的问题。师傅说:“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师傅走后,翟一凡在轰鸣启动的机器边占了好久,后来他说:“我在那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这么简单的工作,就因为我的不小心。真的像师傅说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甚至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从那天起,这份简而不凡的工作被翟一凡做的越来越细,越来越认真。 毫厘之间的“战场” 吉扎克的晨光还未刺破地平线,赵超杰和队友们已经扛着仪器来到了施工现场。冻硬的工装靴底踩在砂石上,发出细碎的破裂声,像踩碎无数颗微型的星辰。今天的任务就一个——测量。简单的两个字,在一群门外汉面前显得重于泰山。昨天刚接到通知,测量人员实在是赶不到现场,为了不耽误工期,赵超杰决定亲自上阵,带着盒尺和当地的挖机司机一起,通过与专业人员视频连线完成工作。团队抵达施工区域后迅速投入战斗: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精准锁定设备基础坐标,为后续作业奠定毫米级精度基准;机械与人力协同作战,预留200mm保护层采用人工清底,既保障基底承载力又避免机械扰动。面对异形结构挑战,全站仪与激光标线仪联合作业,将图纸上的三维轮廓精准投影至实地,挖机驾驶员在动态指挥下如庖丁解牛般精准塑形。通过28轮“测量—定位—画线—开挖”的循环复核,团队以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每一锹土都契合设计蓝图。最终,仅用3天将原本计划一周的施工任务,28个基坑全部开完完成,为设备如期安装铺就了坚实根基。后来大家开玩笑的抱怨“赵boss不让我们休息”。 供应链上的“鹰眼” 相隔3000多公里的土耳其图兹湖地下天然气储库扩建项目库房货架的对讲机里整响起这呼叫声。 “小崔你在哪儿?” “崔新星你在2号库吗?” 崔新星是土耳其图兹湖地下天然气储库扩建项目物资管理员,一个人每天穿梭在这几个库房之间,来来回回每天能走上两三万步,尽管大家都很着急,但还是要在提升速度的同时按流程发放物资,无论是大设备还是小工具都要做好领料单。这还不是让他头疼的,采买工作对于初入职场的崔新星是一个挑战。面对不同的风土人情,土耳其的“慢”生活给物资采买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第一次和师傅出去寻找设备安装就位用的垫铁就遇到了问题。端着一杯下午茶的垫铁厂家沟通许久也未给出具体报价,很多时候外出采购来回六七个小时车程,接二连三的拜访,带来的结果都不尽相同。这次回来的路上师傅说,这只是采买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小问题,语言上的不通,依靠翻译的帮助还需要言语上的技巧才可以从厂家口中得到合适的价格,类似问题还有很多。那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往往暗藏惊涛骇浪。订单的确认、物资清点,这些最基本的沟通交流,有时竟需要动用全部的智慧与耐心。 当翟一凡重新按下启动键轰鸣声响起,赵超杰从最后一个测量好的坑基中跳出,崔新星的物资清单上所有项目都打上了鲜红的对勾——这群年轻人将"工匠精神"镌刻在每一个施工节点。毫米级的测量精度、零误差的物资调配、专业精准的跨国沟通,他们用青年人的担当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这不仅是工程质量的精益求精,更是管理效能、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他们用专业与坚守,在"一带一路"的广袤画卷上描绘出属于中国电建的精品工程。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