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新春走基层】印尼巴塘项目别样春节暖苏岛
来源:水电十局 作者:毛深辉 时间:2025-02-13 字体:[ ] 分享: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中国电建水电十局印尼巴塘水电站项目的建设者们,用别样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春节前后,项目部以“央企责任暖民心”为主线,开展系列惠民活动,将温暖注入当地社区,用责任担当谱写出中印尼民心相通的新篇章。

双节送暖 情系特殊群体

春节前,项目部联合业主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温暖喜迎双节”活动,在Sipirok及Marancar地区掀起爱心热潮。慰问了项目周边五个村庄总计140余名老人和孤儿。巴塘水电站项目部深入调研项目周边群众现状,了解到当地群众的实际困难与需要,捐赠物资包括大米、糖、食用油、面条、鱼罐头以及鞋子等生活必需品,为他们带去节日的温暖与祝福。“这些中国朋友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保障,更是被世界牵挂的温暖。”当地政府在给项目部送来感谢信时动情地说道。

健康守护 筑起生命防线

1月10日,Bulumario村卫生站前排起了长队。项目部联合当地卫生部门开展免费健康检查,为60余名妇女儿童建立健康档案,筛查出3例甲状腺、肺炎病例并协助转诊。“随着SINOHYDRO(中国水电的医疗车)驶进村庄,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真情实意。”怀有身孕的蒂娜拿着着孕早期体检报告,声音微微颤抖着说。项目部不仅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抗生素、葡萄糖、消炎药等日常药品,更创新建立“双医师驻点”机制——由项目聘任的医生每周定期坐诊,与村医共同为村民接诊,切实提升了这座在深山里卫生站的接诊能力。

授人以渔  一针一线富民

“嗒嗒嗒……”清脆的缝纫机声划破晨雾,在Sipirok村的技能培训中心此起彼伏。1月13日,巴塘水电站项目部联合业主及当地劳工部开展缝纫机技能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实操训练+设备捐赠”三位一体帮扶模式,让15名工人家属系统掌握裁剪、锁边、成衣制作等全套技能。现场捐赠的20台电动缝纫机可提供年产2万余件服装的产能,预计为每个家庭年均增收1万余元。“现在我能边照顾孩子边工作,就像拥有了自己的裁缝铺!”学员丽娜轻抚刚完成的巴迪布头巾,笑容比苏门答腊的阳光更加灿烂。

生态共护 守护雨林明珠

在1月13日召开的生物多样性研讨会上,52名参建方及村庄代表凝视着红毛猩猩栖息地的卫星影像。巴塘水电站项目坐落在印尼北苏省巴塘托鲁森林之中,邻近的印尼国家自然保护区是苏门答腊猩猩、苏门答腊虎等濒危珍稀动植物的生长地、栖息地。项目团队时刻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建设-修复-监测”三位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及科普会议,为项目参建各方员工代表科普包括红毛猩猩、苏门答腊虎在内的各类珍稀动物的保护知识之外,项目部还为渣场复绿建设了植物幼苗培育苗圃、为两岸动物通行搭建了“绳索天桥”、为监测动物活动频率及数量变化设置红外线摄像头,力求最大限度减少水电站施工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热血接力 共筑生命长城

2月1日,项目部联合业主及印尼红十字会,在项目驻地成功举办“热血护生命 大爱筑希望”无偿献血公益活动。活动当日,在红十字会专业团队指导下,项目部组建标准化献血服务动线,方便参与员工有序完成登记建档、健康评估、血液初筛等流程。南塔帕努里地区红十字会分会负责人高度评价此次活动:"中国企业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这种跨国界的人文关怀正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历时6小时,累计53名中外员工参与筛查,最终45人成功献血,累计献血量超过10000毫升,有效缓解了南塔帕努里地区医疗用血储备压力。

春节,印尼巴塘项目200余名电建人坚守一线岗位,在推进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用心浇灌着与当地群众民心相通的友谊之花。从民生帮扶到技能造血,从生命守护到生态共保,系列举措累计惠及当地民众400余人次,相关事迹被数家本地媒体报道。

在苏门答腊岛的青山绿水间,中国电建人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新时代央企的初心使命,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正成为推动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源泉,潺潺不断地穿越群山,用真情实意续写着“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美好诗篇。

为当地老人、孤儿举行捐赠活动

健康咨询活动

开展缝纫技能培训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