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匠心守护健康汀州
——写在福建省汀州医院主体功能搬迁项目投用之际
来源:水电三局 作者:张锐 冉倩 时间:2025-05-16 字体:[ ] 分享:

匠心耕耘六余载,百年汀医新未来。2025年3月30日,由水电三局承建的福建汀州医院主体功能搬迁项目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当首批新生儿在汀州医院新产科降生,当八旬老人在智慧药房10秒取到药品,长汀人民长期的健康痛点得到有效解决。从荒芜之地到智慧医疗高地,水电三局以央企担当和工匠精神,历经六余载精心雕琢,在闽西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上,书写了新时代民生工程的温馨答卷。

不负重托:以电建担当助力汀州医疗升级

长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水电三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命脉,积极融入长汀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自身在“城”领域的业务优势,先后建成长汀县中区小学、中区小学南里分校、七里小学、长汀一中初中分部等民生工程,有效缓解了当地的入学压力,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赢得了长汀人民的声声赞誉。

老区人民的健康痛点,三局铁军的温暖答卷。汀州医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所红色医院。长汀县医疗资源长期薄弱,原汀州医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床位紧张、设备老化,年门诊量超50万人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许多重症患者不得不辗转龙岩、厦门等地就医。

福建省政府2019年将汀州医院主体功能搬迁项目及传染病院项目列入“补短板”重点工程。水电三局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企业信誉成功中标,该项目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涵盖门诊医技大楼、住院大楼、医学检查中心大楼等多个功能区,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设置,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

从项目启动的那一刻起,水电三局就深感责任重大。这是福建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也是水电三局历史上承建的最大医院项目、首个EPC总承包模式医院项目。这支水电铁军肩负着改善汀州医疗服务条件、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光荣使命。

长汀县地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平整和基础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项目组建了专业的技术团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经过多次勘察和分析,最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基础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桩基技术和地基处理工艺,有效解决了地质难题,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激发参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项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制定了详细的竞赛方案,明确安全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产值目标,并根据现场施工进度产值完成情况、节点工期完成情况、质量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班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开展劳动竞赛,项目建设现场营造出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了工程建设进度。

节点目标接连实现,进度形象日新月异。2019年12月,项目首桩试桩成功;2020年12月,门诊部、急诊部阶段性首次封顶;2021年8月,医院主体结构全线封顶;2023年3月,住院部样板间通过验收;2024年6月,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科技赋能:以电建智慧实现高效“智”建

智能建造助力工程建设加速推进,项目团队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医院建筑对功能布局和空间设计要求极高,要满足医疗流程的合理性、患者就医的便捷性以及医护人员工作的高效性。项目团队与医疗专家紧密合作,深入调研国内外先进医院的设计理念,结合汀州医院的实际需求,对每一个功能区、每一条通道、每一间病房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优化。从门诊大厅的宽敞明亮到病房的温馨舒适,从医疗设备的合理布局到各类管线的隐蔽铺设,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

针对手术室净化、防辐射等特殊需求,项目团队引进BIM技术对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进行数字化模拟和优化。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建筑结构、设备管线等信息,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返工现象,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BIM技术实现了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了信息壁垒,提高了沟通协调效率。

“智”建医院,打造院内高效物流通道。项目引入先进的智能轨道物流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根据医院实际布局进行灵活定制。轨道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材料,确保长期稳定运行。系统主要由水平轨道、垂直轨道、轨道小车、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精准的轨道铺设,实现了门诊、住院、医技、药房、手术室等关键区域的无缝连接。水平轨道巧妙地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内部,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保证了轨道小车的顺畅通行;垂直轨道则通过专用井道,实现不同楼层之间的高效运输,解决了传统物流方式在楼层间转运的难题。

项目团队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人员、设备、材料、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民生答卷:以电建温度护航百姓健康

推门见庭院,推窗现绿意,随着汀州医院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前来就医的患者有序就诊,标志着县域医疗卫生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新院区宽敞又安静,真的非常好,比老地方宽敞好多,设备也先进,医生和护士很有耐心,服务态度也特别好,对我们非常热心,在这心情好,心里都暖和。新院区的服务真是太好了,太方便了!”患者家属说到。

新院区的启用,极大地改善了汀州医院的医疗服务条件,增加了县域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就医需求。据了解,新院区全面启用后,预计年接诊能力可达80万人次,将有效缓解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局面,为汀州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电三局建设者用他们温暖的民生答卷,让长汀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也让这座百年老院迎来发展新机。

水电三局在强化项目履约的同时,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汀州医院主体功能搬迁项目的顺利建成,不仅是水电三局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地方民生事业发展的生动体现。

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打造精品民生工程。项目团队坚持绿色施工理念,在环保方面,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污水等进行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节能方面,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高效的空调系统和照明设备等,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同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建设过程中,水电三局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为促进地方居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同时,注重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优先采购当地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带动了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扶贫帮困、关爱老人等一系列社会责任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建设民生工程,造福革命老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红色热土上,新投用的汀州医院将承载着汀州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开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江河湖海到城市建设,中国电建这支“大国工匠”队伍正以“水润万物”的情怀,在新时代谱写更多“健康中国”的央企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