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智慧赋能“擎天柱”蝶变
来源:水电十一局 作者:李乾阳 时间:2025-10-11 字体:[ ] 分享:

在青岛地铁集团“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班组建设、保障体系的系统推进下,一股以“创新”为引擎的智慧风暴,正悄然改变着建筑工地的传统面貌。

水电十一局青岛地铁5号线维保中心02工区项目部,作为先行先试的探路者,将目光投向了施工现场的“巨人之臂”——塔式起重机。一场围绕“智能塔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实践,正引领着塔吊作业方式发生一场从“人防”到“技防”、从“有人”到“无人”的革命性跨越。

 “成长烦恼”与智慧召唤

塔吊,作为建筑工地的“擎天柱”,是物料垂直运输的绝对主力。然而,随着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转型,传统塔吊操作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高空作业,安全压力大;群塔交织,防碰撞心惊胆战;数据采集靠手记,效率管理凭经验;塔司师傅长时间猫在几十米高的驾驶室里,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对身心都是考验。”传统塔吊的痛点像一道道枷锁,制约着项目在安全、优质、智慧、高效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转机源于对政策的敏锐洞察与对创新的主动追求。国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宏阔背景,以及2023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向科技进步要质量、要安全、要效益”“举全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的号召,为项目创新指明了方向。青岛地铁集团“三位一体”的系统推进机制,更是为基层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土壤。项目部积极响应,参与了“塔吊5G智能创新应用”的前期调研考察,决心以“智能塔控”为突破口,破解传统管理难题。

从概念到实操的创新之路

引进“智能塔控系统”并非一蹴而就。面对这一新鲜事物,项目部内部也曾有过疑虑:“系统可靠吗?”“投入产出比如何?”“塔吊司机们能适应吗?”

“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项目经理占卫华在专题研讨会上坚定地说。他带领技术团队,联合第三建设分公司、中电建铁路公司5号线维保中心总部的专家们进行了多轮调度、研讨和方案完善。他们深入考察技术供应商,比对不同方案,最终选定了一套集高精度激光雷达、传感器、RTK+GPS定位、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系统。

试点选定在5号线维保中心02工区一个典型的群塔作业区域。负责现场跟进系统安装与调试的同事感慨道:“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泡在工地,和厂家工程师一起,一个传感器一个传感器地调,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地试。”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首次实现远程驾驶的那一刻:“当塔司师傅在地面舒适的驾驶舱里,稳稳地将第一吊物料精准送达指定位置时,现场所有人都鼓掌了!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

 “智慧大脑”让塔吊“耳聪目明”

经过持续的测试与优化,“智能塔控系统”在02工区试点结出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从被动“监督”到主动“监控”的根本性转变。

安全壁垒空前巩固。系统搭载的主动防碰撞系统成为了塔吊的“智慧之眼”和“本能反应”。它不仅能有效预警并规避群塔之间的碰撞风险,还能智能识别施工现场的固定障碍物和设定的限行区域,自动进行减速或停机,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前盯着对讲机指挥群塔避让,心总是悬着。现在系统自动预警、主动干预,心里踏实多了。”安全总监任旭辉感慨道。

运营效率显著提升。系统推动实现了 “1拖N” 远程驾驶模式的规划与应用。所谓“1拖N”,即一名远程塔吊司机(塔司)可以同时操控多台塔吊进行作业。试点数据显示,理论工效提升可达30%以上,人力成本节省潜力高达50%至70%。资深塔司李师傅,是首批接受培训并操作远程系统的员工之一:“以前在塔上,一待就是半天,喝水上厕所都不方便。现在在地面操作,环境好了,还能同时照看两三台塔吊,待工时间少了,干活更有劲头,收入也更有保障了!”这套模式不仅“降本增效”,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管理决策科学精准。智能设备管理平台如同项目的“智慧大脑”,通过AI大数据分析,实时展示每台塔吊的工效情况、运行轨迹、荷载历史、设备健康状态等数据。“现在我们能清晰掌握每台塔吊的‘工作量’和‘工作状态’,什么时候该维护、如何优化吊装方案,决策有了科学依据,管理更精细了。”监控大屏上的数据曲线生动展示了每台塔吊的“身体状况”。

迈向“机械换人、智慧应用”新阶段

水电十一局5号线维保中心02工区项目在“智能塔控系统”上的成功试点,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成果,是积极响应“数字住建”建设要求、践行青岛地铁集团“三位一体”管理理念的生动实践。它精准契合了建筑机械向完善自动化、提升本质安全、适应行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四大方向迈进的时代趋势。

展望未来,项目部目标明确:继续推动实现“科技创新、机械换人、远程操作、智慧应用”。下一步,项目计划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系统的深度应用:与BIM模型深度融合实现吊装路径自动规划,拓展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既懂工程又懂智能技术的复合型队伍。

从高空到地面,从单机到群控,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智能塔控系统的应用,不仅是塔吊本身的技术升级,更是项目管理理念、生产方式乃至行业生态的一次深刻变革。在水电十一局青岛地铁项目的工地上,塔吊正以更安全、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姿态,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这场由创新引领的“蝶变”,正在奏响传统基建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的激昂乐章。

青岛地铁5号线维保中心02工区项目

智能设备管理平台

观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