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湘南的莽莽群山中,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如钢铁哨兵般矗立山巅。叶片随风舒展,将呼啸而过的山风化作电流,沿着银线流向千家万户。“五一”“五四”之际,让我们走进电建新能源公司湘南片区风电人的十二时辰,在齿轮的转动声中,聆听坚守与青春的交响。 辰时(7:00-9:00):老班长的“传家宝”。桂阳府桥风电场的会议室里,晨光斜切过玻璃窗,在预试消缺小组负责人周雪伟的工具包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他正用软布擦拭一台陈旧的万用表,表盘边缘的橡胶套早已开裂,显示屏上布满蛛网般的划痕,却被保养得一尘不染。“这台表跟了我15年,比我家老大还大两岁。”他指尖轻拂过表笔,仿佛触碰着老友的手掌。 年轻检修员彭攀总跟在他身后“偷师”。那日,彭攀测电阻时数据偏差,周雪伟没直接说教,而是拎着万用表来到被测设备前:“表笔要像握手一样贴紧元件,松松垮垮可测不准。”他握着彭攀的手调整角度,围观的同事也凑过来:“测电容得先放电”“量程选不对,数值会错位”…… 此起彼伏的讨论声里,周雪伟望向窗外的风机,想起自己刚入行时,老师傅也是这样手把手带他。“技术就像风,得一代代吹下去。” 巳时(9:00-11:00):追风人的数字战场。蓝山木洞岭风电场潘永鹏紧盯风功率预测曲线与市场报价,根据交易平台发布的全省系统负荷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预测调整交易策略,键盘声中,每0.01元的价差博弈,都是他从数页交易记录中总结的“实战经验”。 这些标满笔记的交易记录,藏着风电人在数字战场的智慧:既要抓住电价波动的窗口,又要平衡电网调峰与设备安全。当阳光为屏幕镀上金边,他的背影与跳动的数据,构成风电“最强大脑”的剪影。 未时(13:00-15:00):“管家婆”的物资经。桂阳光明风电场的物资仓库里,朱婷婷踮脚取下货架顶层的螺栓盒,工牌在胸前晃出细碎的银光。她的工作日程精确得像钟表齿轮:7:30核对食堂食材,9:00盘点设备备件,14:00检查运维车辆胎压,16:00审核合同票据。此刻她蹲在地上整理设备仪器,嘴里喃喃自语:“3号库缺的备件明天到货,得提醒检修班用防潮箱存放。” 工位上贴满彩虹色便签:“老陈胃不好,晚餐换小米粥”“小朱预产期临近,提前申请产假流程”。抽屉深处的笔记本泛黄发脆,记着她近10年来经手的456份合同、1892次物资调配、37次深夜应急送件。她能闭着眼说出多种备件的存放位置,却记不清女儿第一次叫“妈妈”时自己是否在值班室。“上个月孩子发烧,我在仓库盘点防汛物资,她爸发来视频,孩子烧得脸蛋通红,还对着屏幕说‘妈妈忙,宝宝乖乖’。”她声音轻下来,又很快被窗外的风机声盖过,“但你看门口的果树,是我带大家种的,春天开花时,整个厂站都是甜的。”阳光穿过树梢,在物资台账上洒下斑驳花影,像极了她在后勤岗位编织的温柔注脚。 酉时(17:00-19:00):机舱里的淬火时光。郴州青山风电场的机舱内,侯军正俯身于齿轮箱旁,用扭矩扳手校准最后一颗螺栓。40℃的密闭空间里,机油味混着汗味在空气中漂浮,这是他今天检修的第三台风机,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后背印着盐霜勾勒的地图。 对于他来说,每一次爬风机,都是一次成长的“成人礼”,让他更加坚定了在风电领域奋斗的信念。回想起初次进机舱时,他被复杂的管线迷宫绕得头晕,扳手掉在钢板上的声响惊得自己心跳加速。如今他能通过齿轮箱等设备运行的声音,快速判别设备的运行状况。当他按下复位键,显示屏上的红色预警终于转为绿色,阳光恰好穿过机舱小窗,在他沾满油污的工牌上投下光斑,看着数据显示屏上全部数据指示正常,突然觉得这狭小的空间,正是自己青春绽放的舞台。 戌时(19:00-21:00):退伍军人的“第二战场”。 郴州水源风电场的雨夜,车灯刺破雨幕,照见退伍军人谢腊林紧攥方向盘的手。仪表盘微光映着他胸前的党徽,恍惚间又回到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的夜晚。车辆调度员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谢师傅,5号风机通信故障,须尽快送备件!” 大雨细密地打在挡风玻璃上,谢腊林紧握方向盘,凭借在部队多年的驾驶经验,精准避开每一个隐藏的坑洼。当车辆终于抵达风机脚下,他顾不上休息,又协助检修人员搬运备件。看着风机重新恢复运转,老谢抹了把脸上的汗水,露出欣慰的笑容:“在部队保家卫国,现在守护风机平稳运转,都是一样的责任。”车灯划出的光带穿透雨帘,像一条永不熄灭的生命线,连接着风机与远方的灯火。 子时(23:00-1:00):时光的回响。 当子夜的风掠过塔筒,航标灯仍在闪烁。风电人的十二时辰,是周雪伟万用表上的划痕,是侯军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是朱婷婷便签纸上的叮嘱,是潘永鹏标满笔记的交易记录,是谢腊林方向盘上的老茧。他们在齿轮与数据间穿梭,在高空与泥路间往返,把青春拧进每一颗螺栓,将责任融进每一度电流。 风机转动的声响从未停歇,如同他们默默奉献的心跳。当城市的灯火因清洁能源而璀璨,当乡村的夜晚因风电而明亮,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具象的模样——那是千万个家庭的温暖,是绿水青山的守护,是“双碳”征程上的坚定步履。在湘南的群山中,他们以时光为笔,以奋斗为墨,在十二时辰的循环里,书写着属于电建新能源人的荣光。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