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碧水长歌,铸就品质工程新典范
来源:水电十四局 作者:潘文娟 周和平 摄影:施锟杰 时间:2025-01-10 字体:[ ] 分享:

从海拔5200米到200米,从寒带到热带,澜沧江从青藏高原的平浅河谷,奔向横断山脉深邃的纵向岭谷,再平缓地流过平原……在这里,一座庞大的水电站正强势崛起。由水电十四局参建的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澜沧江上游水电站,实现“一次启机成功”“投产即精品”“一月双投”等目标,成为行业内的璀璨焦点。

创新驱动,提升履约效率

澜沧江上游水电站是中国华能首个实施绿色智能建造、工控系统全面国产化应用的标杆示范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共安装4台35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水电十四局承担C3标输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以及C5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等。

自进点水电站起,该局就迅速组建了经验丰富、专业齐全的团队,深入研究项目特点和要求,结合业主期望与行业标准,精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明确了项目的最终目标、具体范围、关键成功因素,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项目团队把创新作为项目履约过程中的关键利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切实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努力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维激光跟踪仪有着高精度、低延时、适用性强、集成性强的优势,测距精度可达微米级,满足高精度测量的需求;仪器响应速度快,可实时跟踪和测量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够测量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三维物体,并可以在各种光照条件下进行精确定位,与传统钢琴线电测法测量对比误差小于0.05毫米,得到了业主、监理、厂家一致认可,为后续座环加工、定子机座测量、定子定位筋安装测量、转子磁轭装配、导水及转动部件的相关测量工作奠定基础。

激光下料+坡口一体机的成功运用结合了激光切割和坡口加工的功能,为水电站提供了高效、精确和可靠的加工解决方案——通过激光束的快速移动和精确控制,实现了对金属材料的快速切割和坡口加工;可精确控制,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水电站建设的安全性;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可适应不同材质、厚度和形状的金属材料加工需求。激光束的高能量密度和精确控制使得一体机能够实现高精度加工,提高了整个水电站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水电站建设中,焊接工作量大且复杂。项目团队采用的轴机械臂智能焊机具有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可对焊接过程进行精确监测和及时调整,从而确保焊接质量和精度。六轴机械臂智能焊机具有灵活的机械臂,完美适应高空、狭窄空间等多种复杂工况,能够自动化完成焊接任务,显著缩短任务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焊接成本。此外,焊接工作往往伴随着高温、火花迸溅等危险因素,六轴机械臂智能焊机可以自动调整焊接位置和角度,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高温区域,直接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还能够实时监测焊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有效规避了大部分安全风险。

……

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积极探索和使用,为实现达标投产,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按下了“快进键”。

齐心协力,促进项目履约

质量与安全是水电站建设长久运行的生命线。水电十四局全体参建者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导向,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四高”要求,增强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信守合同,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确保工程目标如期实现。

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推动防范化解重大质量与安全风险;从体系化建设入手,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深化人防物防技防,持续织密生产保障网,强化整体防控能力;通过建立“全员质量责任制”,对质量和安全进行严格体系管控,落实问题主体责任,推动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自原材料进场检验,乃至后续的每一道施工工序及关键隐蔽工序、特殊工程,都有详细的质检标准流程。项目部采用“旁站、巡视、平行检验、自检、联检”等多种方式,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检查,督促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工艺规范,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同时,定期召开质量安全分析会、质量安全教育培训会,提升施工及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跟踪整改效果,推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形成“全链条”闭环。

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使得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和优良率均得到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指标满足业主“精品机组”要求,机组运行平稳,各部轴承摆度均小于0.09毫米,轴瓦温差小于5摄氏度、机架等各部振动均小于0.03毫米。

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电站1号机组于2024年6月15日投运,3号机组于2024年7月1日投运,4号机组于2024年9月22日投运。6个半月的时间4台机组全部投运,从首台机肘管吊装到全面投产仅用时33个月,水电十四局建设速度刷新目前同类型常规水电站机电安装历史纪录,为后续的水电项目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自此,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62.3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7万吨,为云南省和广东省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高质量履约不仅是承诺,更是行动。从蓝图规划到实地施工,水电站全体参建者以匠心独运的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水电十四局将继续秉承高质量履约的理念,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实现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电建力量。

水电站地下厂房

水电站大坝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