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走南闯北 匠心铸就光明
——记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张牮
来源:重庆工程公司 作者:周馨玥 时间:2025-03-19 字体:[ ] 分享:

“南方练的是‘水磨工夫’,北方拼的是‘火炼真金’。”他边说边摩挲着结满老茧的手掌,身后挂着两套迥异的工作服——一套沾着红土,一套凝着冰碴。

走南闯北,从迎难而上的有志者到应变自如的挑战者,从基层技术员到重庆工程公司基础公司副总经理,33年时光,21个项目,铸就了辉煌的勋章,他就是“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张牮。

迎难而上的有志者

2021年,四川大林。

首次担任项目经理,于他而言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次挑战。在成都大林(籍田)500千伏变电站期间,他总是事无巨细操心着项目部的每件事。

“张总,最近疫情又严重了……”凌晨三点的项目部板房,张牮把最后一盒连花清瘟胶囊塞进应急包,手电筒的光晕在窗上晕开一圈毛茸茸的暖黄,他摸出兜里皱巴巴的纸条——那是今天第七次清点的物资清单,每个名字后面都用红笔标记着重要信息:小李37.2℃,老彭降压药余量三天……

“我其实蛮想家的!”面对年轻人的“抱怨”,他没有无视,而是耐心倾听。“我也是从你们这个阶段过来的,我知道难处,但也要想办法克服,你们年轻人是不是都喜欢‘茶话会’?”从那以后,在许多个夜晚,大家或是围绕生活琐事,或是围绕一天开展的工作畅所欲言,而遇到难题时,“老大哥”也会适时出现,为大家排忧解难。

在工程初期,年轻技术员总抱怨技术壁垒攻关难。张牮了解到情况后带着大伙儿探索出一套新路子——充分应用公司已有专利,打响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同时大胆创新;通过积极推行GIS安装移动式防尘棚,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加快施工速度;基础混凝土施工表面采用公司专利倒角技术,杜绝了倒角处气泡和二次修饰,做到色泽一致无气泡的清水工艺……他组织项目员工共完成科技论文2篇、获得专利成果10项、省部级QC成果3个、工法2个,顺利获评国网四川电力公司建设管理一公司“质量科技先进施工项目”。

“基层不缺智慧,缺的是发现智慧的眼睛。”他在创新工作室的黑板上写道。

“超前策划,走在前列”,秉持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项目在他的带领下获评集团公司“优质工程奖”、重庆工程公司年度“先进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经验老道的奋斗者

2023年,四川资阳。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教育产业园A区资阳中学(东区)项目是由重庆工程公司承建的EPC总承包项目。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民生项目,建成后对促进雁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在项目前期,他广泛开展调研,形成“项目规范化建设”调研工作报告,为项目部的圆满收官奠定总基调。作为资阳项目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资阳中学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注重加强思想引领,将党建与生产经营实际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向阳而生”党建品牌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成果,在电力建设报、集团公司网站多次上稿,充分展现了央企在民生项目建设的担当与作为。

“安全不是口号,是肌肉记忆”,来到这里的每位新人都要参加“安全仪式”——通过蒙眼触摸未遂事故展区的破损安全帽、断裂安全带。“现在他们总嫌我唠叨。”他指着墙上“零事故”记录牌,“等他们自己带徒弟时就明白了。”

面临天气炎热,酷暑难耐的严峻挑战,他带领项目团队在施工关键区域布设360度、可旋转摄像。通过多机位可视化实时监控,管理人员轻松在移动端实现施工现场的远程巡查,突破时间、空间局限,及时掌握工程施工动态和相关人员履职情况,检查施工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作业人员行为是否违规,同时为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溯源提供依据,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

坚守着“列明清单、强化监督”的原则,他带队严控工程进度,严抓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项目部荣获公司“安全生产先进班队”,确保了项目的高质量推进以及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逐梦绿电的挑战者

2024年,黑龙江萝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第一次到中俄边境萝北县的张牮虽做足了准备,等到现场还是为艰苦的条件倒吸一口冷气。

“说干就干!”从冬季施工材料的温度控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出仓,到罐车保温运输,混凝土入模后温度检测,多环节管控保障施工质量,经验丰富的他作为“引路人”,带领项目部基于对多次实地踏勘结果的深入分析,综合考量众多相关因素,科学规划大件运输的道路路径,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乡村道路资源,缩小了道路施工的范围,减少道路路径5.3千米。

面对项目协调难度大、冬季寒冷、施工条件艰苦、工期紧张等困难,他带领协调小组与技术人员,积极与设计方、业主方沟通交流,在安全、质量、进度均表现优异,得到各方一致赞扬和肯定,获得业主单位颁发的流动红旗。

2025年3月10日,随着一声“浇筑完成!”黑龙江国华五矿萝北一期20万千瓦风储项目历经13小时的紧张施工,顺利完成首台风机基础浇筑。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不忘肩上担,战鼓再擂响。”他的脚印从南到北,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心境。

他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项目耕耘,践行着工程人的使命和担当,以实际行动激励更多电建人演绎属于自己的奋斗人生。

(图中从左至右第二位为张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