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月的丰宁,凛冬初至。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部鱼儿山镇,52台百米风机傲立于苍茫雪原,叶片划破呼啸的“白毛风”,将刺骨寒流转化为汩汩绿电。这里是远景能源丰宁“风电+储能+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现场,河北工程人用热血与智慧,在零下30℃的极寒中书写着新能源建设的壮美篇章。 2023年12月,项目正式启动。52台风机需在9个月内全容量并网,这意味着基础施工必须与暴雪抢时间。丰宁特有的“白毛风”裹挟着冰碴,能见度不足十米,机械仪表频频罢工。张海涛带领团队换装雪地胎,手握GPS定位仪,在雪中徒步勘测。军大衣结满冰霜,安全帽檐挂满冰凌,半个月内硬是完成全部机位精准放线,为后续施工撕开突破口。 谋篇布局,决战寒冬 “九个月完成并网?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大家的忧虑,张海涛在动员会上立下军令状:“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项目团队将52台风机分解为“冬季抢道路、春季攻基础”两大战役,细化每台风机基础的工序节点。 冬季攻坚,推土机开道,铲车清障,20天打通52条“生命线”;在冬季极寒与复杂地形的双重挑战下,项目部以推土机作为开路先锋,挖掘机在一旁辅助,三个施工作业面,数十位工作人员同时进行,以“机械破冰、分秒必争”的姿态,在零下30℃的严酷环境中完成了52台风机机位道路的贯通任务。这一工程不仅为后续风机基础定位、土方开挖抢出黄金窗口期,更以“多工作面协同推进、人机高效配合”的模式,展现了现代基建的硬核实力。 春季突围,采用保温棚、测温仪等,严控混凝土入模温度。经历冬季风雪淬炼的施工团队,在冰雪消融、气温回升的春季,以“化冻为机、与时间竞速”的姿态,全面展开风机基础施工。面对倒春寒频发、昼夜温差超15℃的复杂气候,项目团队采用保温棚+严控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控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质量,仅用90天完成52台风机基础施工,为后续项目如期并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6月3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入仓,52台基础提前23天收官,浇筑合格率100%,为并网按下“快进键”。 品质为纲,匠心筑基 “入模温度合格!坍落度达标!”寒夜中,技术员孙晓龙的喊声穿透风雪。每台基础浇筑时,项目团队全程旁站,24小时轮班监测养护温度。针对极寒环境,联合商混站研发防冻添加剂,采用“双层篷布+热风炮”立体保温,确保混凝土强度稳定提升。 安全管控更是一丝不苟:每月开展防滑、防冻、防火应急演练;车辆加装防滑链,限速15公里/小时……113天攻坚,实现“零事故、零缺陷”双优目标。 2024年9月14日,首台风机成功并网!2024年10月28日,随着调度中心并网指令下达,52台风机齐鸣,300兆瓦绿电注入华北电网。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55.41万吨,相当于植树5000万棵,点亮40万户家庭。 庆功宴未散,项目团队已接到新的施工任务。晨曦中,工程车队再次启程,车辙在雪地上划出坚定轨迹——那里,有更多“风光”等待被点亮,更多“不可能”等待被征服。渤海之滨到坝上草原,从广西绿都到锡林旷野,中国电建人的足迹始终与绿色发展的脉动同频。丰宁项目的雪中鏖战,不仅是技术与自然的交锋,更是一曲“冰与火”的壮歌:以钢铁意志驯服狂风暴雪,用赤子之心温暖万家灯火。当叶片划破长空,山河记得,这里有一群追风者,曾以热血为墨,在冰雪中写下“双碳”时代的铿锵答案。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