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河湖展新颜 清水润民心
——江西水电南昌前湖水系治理绘就城市绿色发展新画卷
来源:江西水电 作者:叶联华 摄影:汪炜 颜敏 时间:2025-10-24 字体:[ ] 分享: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前湖湖体及上下游河渠水系,通过水环境综合整治,湖水涟漪,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好一派灵动景象,让城市更宜居。近年来,江西水电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岸坡整治、生态修复、引水活化、景观提升”六个方面的提升改造,前湖水系综合治理、城区雨污管网及污水处理综合改造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清润民心,刷新城市新“颜值”,绘就美丽洪城绿色发展新画卷。

控源截污 护湖水“安澜”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项目建设伊始,施工项目部便从水体治理、生态修复到景观绿化,不断探索水生态修复的新方式,对红谷滩前湖水系进行系统整治……”项目部负责人冯攀告诉笔者,项目实施前经过系统分析,确认湖水、河水黑臭的原因是污水入河。

水质要变好,引水活化、控源截污是关键。在进行前湖及上下游水渠、河道整治的同时,项目部加强对周边住宅小区污水管网漏接、错接、混接的现象进行了全面摸排整改,实现了雨污分流。为改善前湖及其上下游水系生态修复与水质,项目部覆盖前湖水系流域内的居民小区,进行261个排水单元及卫东街道3个城中村24万平方米地下管网改造,改造施工任务繁重。

“立管改造工程涉及的施工区域面积大、报批手续繁多,还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现场负责人万豪炎介绍,为顺利推进项目进度,项目部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方法,并深入各小区宣传环卫法规,宣传政府对水环境整治工程的政策及目标,努力增强市民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让市民理解本工程对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好处,最终确保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工程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提升整个水系的自净能力,让水质得到根本改善,我们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项目技术员谢华友说经过排查,项目部对前湖上下游段42个存在雨污混接问题的排口进行彻底整改,每天还从赣江补充17万立方米的活水进前湖,起到湖水活化的作用,实现水质提升。

针对上游来水含泥沙量较大、垃圾等问题,项目管理团队与南昌大学联合成立了前湖水系水环境状况探查分析小组,对现场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后,在华南渠便设置了820米生态围隔、124米生物网膜、11道生态过滤坝,阻截、过滤和吸收水中污染物,使水体的泥沙进行滞留和沉降。还打造出水生植物种植空间,种植沉水植物215.42万株,进而增强河渠自净能力。

综合治理 “一湖七渠”展新颜

“前湖面积约2500亩,其汇水流域面积达47.1平方公里,整个水系分为上下游两部分,上游水系永强渠、华南水渠、云溪水渠,全长10.6千米。下游水系有清远渠及秀水、乐水等红角洲景观渠,全长7.2千米。”

项目总工程师汪炜告诉笔者,前湖上下游每一条河渠都是独立的生命体,有其特殊性,在改造过程中对不同的河渠,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综合整治,包含了边坡整治、景观绿化、生态修复、渠道及4个泵站前池清淤等工作。整个工程共计完成清淤长度4300万立方米,复绿总计5.3万平方米,沿线处理排污口总计27个。

“以永强渠为例,全线河道宽度从4米拓宽到8米,增加了过水面积,还解决了龙兴大街雨季积水难题。在河渠底部抛设鹅卵石4870立方米,固化渠底的泥沙,增加水质感官效果……”

现场负责人董烨介绍,仅前湖水系上游共清理淤泥约6.04万立方米,清理河渠沿线杂草、垃圾1.4万平方米,栽种夹竹桃、柳树、水杉、迎春花、垂丝海棠等植物共9955棵,裸土复绿面积约14.68万平方米。沿线新建18座生态滤坝,实施打木桩、连锁式、铰接式、重力式挡墙等护坡工程2275米,确保下游的水变得更清澈,最终实现水畅、湖清、岸绿、景美,让前湖水系“一湖七渠”展现“新颜”。

经过连续奋战,2025年9月,随着潼溪水库7万平方米的清淤、两岸1663棵苗木栽种及5.5万平方米绿化、新建150米廊桥及5座凉亭等项目移交,宣告前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基本结束,流入前湖的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水转变为现在达到地表Ⅳ类水的标准。

“整治前,这一大片都是杂草丛生,到处光秃秃的黄土,一下雨到处一片泥泞,水面是黄的还漂浮着各种垃圾……”在潼溪水库廊桥上散步的市民涂国民指着远处的景观告诉笔者,“如今,这里空气清新,茶余饭后我们一家子都愿意来这里散步休闲。”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远处有垂丝海棠、水杉、草坪,水生美人蕉在水中摇曳,桥下的湖水清清……整个水库真正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

品质提升 清水润“民心”

“治水、建城、为民”,前湖水系整治这三年,江西水电彰显央企的社会责任紧跟政策导向,以绿水青山造福南昌人民。在前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推进过程中,战风雨、斗酷暑严寒,用脚步丈量前湖水系的每一寸土地,认真察看每一座桥、每一道闸、每一条水渠,收集第一手素材,仔细分析研判,广泛征集意见,带头践行“到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科学、详细的治理方案。

为满足高峰期高强度施工要求,项目部组织2支现场突击队随时待命,针对协调好的施工作业面,立即突击施工,减少作业衔接间隙,抢抓工期、抢抓进度、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完成施工目标。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期施工现场每日投入作业人员420余名、长臂挖机12台、普通挖机56台、吊车127辆、顶管设备2套。

面对众多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施工项目一次次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部4次自发参与雨季城市内涝、应急防汛抢险等活动。

特别是在南昌国际龙舟赛事期间,赛前九龙湖水位只有20.2米,无法满足龙舟赛21米需求水位的要求。在接到通知后,项目部紧急在夹河上游右岸30米处修建一体化智能提升泵6台,将赣江水引入夹河,确保夹河景观水位22米,与九龙湖景观水位21米形成景观水位差,满足九龙湖水体活化需水量,确保水位及水质稳定,为龙舟赛事护航。

清水润民心,有了幸福水,群众获得感满满。纵览前湖水系综合治理项目从勘察、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方方面面,江西水电以大气魄、大手笔、大视野,以科技赋能生态治理,始终把老百姓之所思所念作为民生工程的最大牵挂,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项目建设的奋斗目标。

三渠贯湖,流水清清,岸边草木繁茂,花团锦簇……如今的前湖水域正以“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象回应群众的期待,青葱质朴,意气风发。每天清晨,沿着河流散步的市民们,用脚步细细丈量着这座城市的美好。

下一步,江西水电将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完成南昌红谷滩水系治理的其他施工任务,以更加生态、绿色、环保的治理成果,筑牢生态屏障,刷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洪城儿女同享全面小康幸福生活的同时,尽享更加美丽宜居的环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