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山高水长不辞其远,披荆斩棘不改其志。 在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建设的征程上,中国电建的建设者们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无人区拓荒,向深水区远航,奋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 3月31日,水电十一局承建的施工1标GX2至GX1盾构区间贯通,让我们一起走进施工1标盾构指挥长王少鹏,听他讲讲盾构那些事。 关于区间贯通 3月31日,随着“粤东1号”盾构机刀盘GX02至GX01区间破土而出顺利接收,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施工1标项目首个盾构区间顺利贯通,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也为今年施工1标实现全部盾构区间的贯通开了一个好头。 GX2至GX1盾构区间位于潮州市,长约1.9千米,是施工1标最长的一段盾构区间。 “粤东1号”泥水盾构机全长110米,采用分体始发的方式进行组装调试,2024年3月24日从GX2号井始发,2025年3月31日抵达GX1号井。 自开工建设以来,面对复杂地质环境与密集下穿建筑群的双重挑战,作为施工1标盾构总指挥长,王少鹏肩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说,在一年多时间里,盾构机在富水砂层、淤泥地质软弱地层中顺利穿越84栋厂房没有发生沉降开裂;成型盾构隧洞管片没有发生破损、渗漏;同时,“粤东1号”在掘进过程中,顺利穿越了枫江。 关于孤石难题 对施工1标来说,挑战最大的还是GX2至GX3区间的“孤石”。 当问到“孤石”这个难题时,王少鹏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盾构机比作一个巨大的‘钢铁蚯蚓’,那么“孤石”就是这个‘钢铁蚯蚓’挖隧道时,突然啃到的一块硬邦邦的‘钢珠’。这种意外情况可能造成‘钢铁蚯蚓’的‘牙齿’崩裂损坏、盾构机卡壳、甚至地面塌陷。处理起来不仅造成工期严重滞后,而且难度高、风险大,可以说是盾构施工中的‘癌症’,是世界性技术难题。” “粤东2号”盾构机在掘进到420米时遇到了“孤石群”,项目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共同研究咨询,先后提出盾构改线、矿山法开挖、带压开仓、孤石爆破等一系列常规方案,但因为项目复杂特殊性均无法进行,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让人吃睡难安。 在这种情况下,王少鹏和团队没有放弃,组织专家积极研究,提出了把盾构机在隧洞内进行升级改造的技术方案,这在世界上也是首例。同时,参建各方共同努力,研究提出了群桩加固、加密勘探、刀盘改造、狭小空间大件安装与焊接、双模系统改造等综合措施。 关于盾构机改造 “粤东2号”于2024年11月11日开始改造。王少鹏介绍说,改造过程中要克服了三大难点:第一个是提前在隧洞掌子面做好素桩加固区和降排水布置,防止渗漏水、地面沉降、塌陷等风险,为盾构机改造提供良好环境条件。第二个是要在隧洞狭小空间内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原泥水管路、破碎机、泥水仓壁钢板割除,增加螺旋机系统、皮带机系统、泡沫系统安装,改造盾构机刀盘结构、泥水系统、导向系统等,并完成盾构机整体联机调试,形成泥水、土压双模式新型盾构机,从而适应地层的复杂多变。第三个也是最困难的是要在地下埋深24米、工作面不足12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在没有机械辅助的情况下,仅靠人工安全完成重达26.5吨的螺旋机安装任务,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为了完成螺旋机安装,王少鹏和团队设计了专用工装,每班30多人日夜连续施工,经过100多个小时的奋战,逐步把螺旋机转运至盾构机设计位置并精确对中,顺利完成了安装任务。 最高兴的事 “粤东2号”盾构机于2024年12月19日改造完成,提前一个月完成计划任务。盾构机改造完成后,目前已经掘进完成200米,没有出现孤石滞排、刀具损坏严重、无法掘进等情况,均按照计划到达预定加固区,改造后效果良好。 王少鹏说,这要感谢参建各方领导、专家、业界同仁和始终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是大家用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昼夜浇灌,才能安全顺利完成本次改造任务。这其中,水电十一局60多岁的盾构技术专家冯宏朝,虽然已经退休,但坚持在一线亲自指导,每天开会分析布置,和大家一起奋战。 与此同时,为保证工程进度,项目新增加了GX17号工作井,增加了“粤东16号”盾构机。“粤东16号”盾构机已于2025年2月28日完成始发,与“粤东2号”相向掘进,将在GX17号井完成接收。 当问到在粤东快两年的时间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时, 王少鹏说:“最高兴的还是看到‘孤石’难题的解决。在粤东,我结识了很多新同事、业界新朋友,让受水区人民早日喝上韩江水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工程建设过程遇到各种困难不可避免,但我们一定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要有使命必达的担当精神,追求卓越的开拓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休戚与共的协作精神。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王少鹏 施工中的GX2至GX1区间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