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晨光里,卡西姆项目伊斯兰堡办公室总有一盏灯亮得很早。商务经理阿玛德·拉希德端坐在电脑前,屏幕上跳动的是电价核算数据、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 自2021年11月加入卡西姆项目以来,这位巴基斯坦青年以专业能力为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注入强劲动能,更用真诚与热情架起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书写着中巴员工同心筑梦的温暖篇章。 专业攻坚 务实护航项目运营 “每个数据都连着项目的运转根基,每次政策对接都关乎合作的长久稳定。”这是阿玛德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扎根岗位的行动准则。作为电价管理专员,他具体负责的电价申报与核对零差错,免税批复落地高效顺畅,日常管理细致周全。 2025年第二、第三季度,巴基斯坦电力市场政策迎来调整,煤炭成本核算标准成为影响项目适配政策、保障后续电力供应的关键。彼时,若不能及时吃透政策要求、拿出适配方案,不仅可能延缓项目流程,更会间接影响巴基斯坦民众的日常用电保障。 面对这一挑战,阿玛德没有丝毫犹豫,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政策文件与项目资料中,连续多日加班至深夜;方案成型后,阿玛德成了往返于公司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奔走者。 他抱着厚厚的分析报告,用流利的双语与工作人员耐心沟通,细致解读政策条款与项目实际运营的结合点。那段时间,他常常清晨带着材料出门,傍晚才带着反馈信息返回,直到方案完全符合要求。最终,他的方案成功通过审核,为项目后续稳定运营扫清障碍。 文化交融 真诚织就友谊之网 “以前觉得中巴友谊是个大词,直到和阿玛德一起打乒乓球、踢足球,才发现友谊就藏在传球的默契里。”中方员工梁定平说。每到周末,运动场上总能看到热闹的场景:阿玛德在内的巴方同事与中方同事“战术配合”,场边观战的中巴同事笑着鼓掌。中巴同事在并肩作战中培养默契,在相互学习中加深情谊。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同事,阿玛德主动报名参加卡西姆发电公司公司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的“丝路筑梦”中文俱乐部。从“你好”“谢谢”的基础发音,到“电价申报”、“合同谈判”的职场术语,他学得格外认真。几个月后,他已经能和中方同事聊起“春节贴春联”“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学会了用筷子夹起饺子。 在受邀访问北京语言大学,走进校园的那一刻,阿玛德激动地拿出手机拍照。在校园里,他和教授交流中文学习心得,还跟着中国学生体验书法——握着毛笔写下“中巴友谊”四个字时,他感慨道:“‘一带一路’不只是项目合作,更是文化的交流、心灵的相通。” 使命担当 奋斗书写合作新篇 凭借在商务工作中的突出业绩、对跨文化协作的积极贡献,阿玛德被公司授予“年度优秀外籍员工”称号。他还曾受邀赴北京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把文化交流成果和创新理念带回工作中,通过中国电建平台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促进两国民心相通作出积极贡献。 阿玛德动情地说:“在卡西姆项目,我学会了并肩作战的意义——优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光芒,而是一群人的同行。未来,我会继续做好中巴合作的纽带,不辜负这份信任。” 加入公司以来,他的小家庭喜得两个儿子。消息传开后,中方同事们纷纷带着婴儿衣物、玩具上门探望;发电公司负责人特意准备了中国传统的“长命锁”,还和阿玛德的小儿子拍下合影。这张照片成了卡西姆“家文化”的缩影,也让阿玛德格外感动。 如今,阿玛德依然在卡西姆的岗位上忙碌着:他忙着核对新一季度的电价数据,忙着协调中巴同事的沟通事宜,忙着筹备下一场文化交流活动…… 在卡西姆的巴方员工们,或许岗位不同、职责各异,但都怀着同一个信念——用专业守护合作,用真诚传递友谊,用奋斗点亮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正如阿玛德所说:“卡西姆的灯光,照亮的不只是巴基斯坦的城市乡村,更是中巴友谊的前行之路。未来,我会继续和我的中巴同事们一起,在这条路上坚定走下去,让‘一带一路’的合作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
||||||
|
【打印】
【关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