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用“微光”照亮电建世界
----电建核电公司一线质检员的故事
来源:电建核电公司 作者:董卫强 秦丽娟 时间:2025-09-01 字体:[ ] 分享:

在“把质量看作生命”的电建行业,工程质量的确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儿。他叫刘瑞鹏,是电建核电公司中煤永城项目奋战在工程一线的质检专家。参加工作30余年的他,走过祖国的大山大河,在无垠的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漫漫电建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儿,用心守护每一处的工程质量,成就了他那份淡然沉稳与从容。虽然仅仅是工程一线的那束“电建微光”,但他却用这光照亮了自己的电建人生路。

他的“火眼金睛”

在烈日灼烧的工地上,刘瑞鹏身着厚重工装,肩挎沉甸甸的验收包,手持强光电筒,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施工细节。突然他驻足蹲下,指尖轻触一处紧固点,声音坚定如铁:"停!螺栓帽未锁紧!"身后技术员瞬间绷紧神经——这个被忽视的节点,实则是支撑件的关键受力点。这样的场景,在刘瑞鹏的电建生涯中已成常态。

故事一:广东阳江核电的“拆弹”行动。2017年5月,在阳江核电工程厂房主桥架安装验收现场,刘瑞鹏在巡视中发现桥架悬吊立柱根部固定方式与建筑刚性梁厚度不匹配,导致3000套压板螺栓受力不均。这颗“定时炸弹”被他协同团队按工作程序拆除更换,赢得业主高度认可。

故事二:高空之上的“安全卫士”。2022年盛夏,在邯郸热电厂45米钢屋架上,刘瑞鹏发现主厂房B排5号、8号柱埋件未焊接加固,部分支撑管焊缝未满焊。他当场要求整改并全程监督,直至隐患彻底消除。

故事三:毫米之间的“质量较真”。2024年1月,在博兴项目共箱母线支架验收中,刘瑞鹏发现支架与墙体彩板出现5厘米的偏差,他立即组织调整。同年9月,他又揪出检修楼消防管道面漆色差问题,展现“毫米级”的质量控制能力。

他的“洞察秋毫”

在施工过程中,刘瑞鹏提出质量管理“准、严、细、实”的工作准则,坚持以现场巡查为主,力求做到“三及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及时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他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和过程管控,确保每项施工质量受控、可控、在控状态。与此同时,他还通过严把图纸、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配件的质量关,做到责任到位、监督到位、执行到位,有效避免和减少了质量问题的发生。

故事一:高加水位的“把控者”。2017年9月,广东阳江核电施工现场,在5号机组汽机厂房3台高压加热器水位测量筒安装验收过程中,对安装的测量筒水位标高线与加热器设备标注水位线进行标高复测核对检查,发现已安装的测量筒水位标高与加热器设备本体标注水位线出现不一致情况,偏差60毫米左右,测量筒安装高度如果不重新调整,设备运行后高加水位偏差较大将影响高加水位调节,同时影响系统运行,出现问题后及时要求班组全部进行整改,避免系统运行隐患。

故事二:汽轮机基础的“生命线”。2022年7月,邯郸电厂汽轮机基础钢筋埋件焊接加工现场,刘瑞鹏发现2套埋件未采用穿透塞焊方式。这2套承载29吨重、高振动汽轮机中联门的埋件,经他推动重新焊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故事三:防雷接地的“隐形守护”。2022年9月,邯郸电厂主厂房A排3号柱外侧防雷接地扁钢埋件出现2处断点。当时外墙彩板即将覆盖隐患区域,他连夜组织处理,避免了雨季雷击事故。

他的“引领传播”

刘瑞鹏通过质量宣传、事故案例警示等活动,强化全员质量敬畏心。他编制工艺质量培训计划,汇编《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及《成品防护图册》,为新学员提供实战指南。在山东博兴项目,他策划的柱体工艺宣传展板、设备防护设施成为行业标杆,展现了“一次做对”的质量文化,令业主刮目相看。

2017年在广东阳江核电项目,刘瑞鹏对电仪安装实施全过程控制:从技术交底、工器具校验到电缆端接抽检,他审核584份质量计划、500份次图纸会审,用数据铸就质量长城。其首创的“动态抽样检查法”被推广至全公司,实现质量控制标准化。

从吉林浑江到江苏常熟,从宁夏大坝到山东荣成,刘瑞鹏用脚步丈量电建工地。锡林浩特热电项目并网前,他签下第3647个“合格”验收单。这份数字背后,是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2017年中广核阳江项目质量先进个人,2022-2024年公司先进生产者等荣誉,既是金闪闪的勋章,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繁忙的工程现场,刘瑞鹏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可他有的是踏实肯干的作风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作为电建行业的一名老员工,他一直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在工作上发挥着模范作用。平凡的故事还在继续,其实在每一个电建工地上都有一位“刘瑞鹏”,他们是汇聚成万家灯火中的颗颗繁星,或许这群人永远不会绽放异彩,但他们却是构成时代文明的千万分力量之一,在平凡的电建岗位上,他们坚守初心,散发出属于自己的一道道电建微光。

刘瑞鹏在工程现场检查施工质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