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山东电建一公司巴西区域项目上,有这样一位女士,她身材瘦小却精气神满满,一头乌黑的挂耳短发透着清爽和干练,浅笑盈盈的脸庞总是给人一种温婉和善的感觉。工作时,她脖子上总挂着手机和办公室钥匙,步履匆匆,奔走在各办公室之间,她坚定自信的步伐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你想到,她已过耳顺之年。她就像一朵历经风雨却依然挺立的玫瑰,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却从未带走她的生机。说到这,你应该猜到她是谁了吧?她就是山东电建一公司巴西籍葡语翻译林丽华老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林老师”。 异国他乡的坚韧绽放 林老师出生在台湾,十几岁时跟随父母到了巴西。初到巴西,她的学习和生活并不顺利,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让她饱受煎熬。但那时青春年少的她没有抱怨,没有观望,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她在异国他乡的新生活。她白天在学校念书和同学交流,晚上对着枯燥的词典和借来的书籍学习葡萄牙语,每逢周末便帮父母打理生意,凭着坚韧的性格、乐观的态度,她慢慢度过了难捱的适应期,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自己的新征程。多年后,每当回忆起这段日子,她总是笑着说:“那时候虽然很难,但我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 她在巴西长大,却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发展的热切关注和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每当与中国同事闲谈时,她言语间都流淌着一种情感——她爱中国,爱这片她虽未在其生长却深深认同的土地。近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更是让她倍感自豪,看到Tik Tok风靡全球、华为技术领先世界、中国新能源电动车驶上巴西街头,她总是难掩激动之情,“中国真得越来越强大了!”她常常和同事们分享这些新闻,眼里闪烁着骄傲的光芒。“等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中国走走看看,坐一次高铁,感受一下‘中国速度’。” 或许正因如此,当她加入中国电建大家庭时,她对中国同事格外照拂,尽己所能地帮助大家适应异国生活。她的乐观和热情,感染着也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中巴团队的和谐纽带 在巴西区域,她的名字早已成为一个温暖的符号,代表着可信赖。每当她的名字被提起时,大家总带着几分敬意,“哎呀,她可真是个宝。”“没有她,我真不知道这事儿该怎么办。”“林老师怎么总是活力满满的,不会累似的?”无论工作多么繁重、任务多么艰巨,她总是面带笑容,步履轻盈,仿佛肩上的重担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她的眼神明亮而坚定,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的身影忙碌却又从容,举手投足间总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沉稳力量。 林老师是葡文翻译,但她所做的却远不止步于翻译工作本身。在中巴会议的现场,她就是最可信赖的沟通纽带。她言辞清晰,逻辑缜密,态度沉稳,每当会议陷入僵局,她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双方的分歧所在,从容不迫地用一句恰到好处的葡语谚语或玩笑化解紧张的气氛。随后,她会以专业的视角抽丝剥茧,将复杂的问题梳理得条理分明,最终推动双方达成共识。她的存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观点,化解着对立的情绪。巴西同事常说,“有她在,处理事情总是顺畅很多。”为此,中国同事都笑称她为“定海神针”,因为有她在,大家心里就踏实很多。 她所做的,不只是简单的语言翻译,更是在传递文化、传递信任。她的存在,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让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再成为交流的阻碍。她是连接中巴团队的桥梁,让双方在这个平台上相遇,彼此理解,携手前进。 逐梦海外的榜样力量 林老师总是闲不住,她常笑着说,“脑子越用越灵活!”对她来说,工作是一种热爱和责任。 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待办事项,每一项都标注了优先级和待完成时间,甚至还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紧急程度。她的电脑屏幕上总是开着好几个窗口,邮件网页、对话窗口、文件资料,但她总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好每一项工作。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记这么复杂,她总是笑着说:“哎呀,我脑子反应慢,怕遗漏了。”可事实上,她的效率比许多年轻人都要高,她的责任心更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她每天神采奕奕地来到办公室,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问题,翻译、后勤、协调、联络,甚至我们的衣食住行,有时也需要她的关照。她清楚地知道每一项工作的进展,并稳步推进着。 林老师不仅是我们工作中的“主心骨”,也是我们生活中的“知心姐姐”。她不仅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关心我们的健康。每当有同事生病,细心的她发现后,会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热心地询问需不需要帮忙联系医生,仿佛生病的不是同事,而是她的家人。“要科学,不能硬扛!”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当有同事试图带病工作,她总会一本正经地“教训”对方,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的这份细心和体贴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林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无处不在,她会留意谁最近加班太晚,提醒对方注意休息;她会注意谁的脸色不太好,关心地询问是不是压力太大;她会记得身边每位同事的生日和喜好,适时送上自己的祝福。工作日期间,她选择和大家一样住在项目宿舍,总是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最需要她的地方。满满元气的林老师为我们逐梦海外树立了榜样,也给了我们努力前行的奋进力量。 从2006年的巴西坎迪奥塔电站到如今的巴西EDP项目,近二十年间,她用自己的专业和坚持,助力项目履约顺利推进;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关怀,让每一位在海外奋斗的同事都感受到家的温暖。她是公司巴西业务发展光辉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中巴交流互鉴的推动者。在这片桑巴热土上,她就像一朵温暖的花,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始终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为电建铁军点亮世界的征程上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