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29日,电建市政公司2023年望奎县中央预算内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开展了一次直击现场“病灶”,覆盖设备、人员、质量的安全生产拉网式大检查。 这次检查聚焦机械设备、人员劳保穿戴、施工质量等方面,还对班组安全操作进行复核验证。通过全面排查隐患,助力黑土地保护工程高质量推进。 严检快修,给设备装上“安全锁” 清晨6点,绥化市望奎县惠七镇侵蚀沟治理现场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项目负责人许彦雄和安全负责人冯川已踏着晨露抵达工地。远处天际泛着微光,工地的寂静被许彦雄沉稳的声音打破:“老张,把挖掘机的日常检查记录拿来看看。” 接过记录本,许彦雄目光如炬,逐页审阅,细致询问设备运行状况:“最近有没有异常声响?液压系统是否漏油?操作是否顺畅?运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老张一一回应,许彦雄则不时点头,将关键信息记录在本中,并在脑中迅速整合。 翻阅完记录,许彦雄径直走向挖掘机。他俯身检查履带,手指轻抚履带板,确认表面平整度,排查裂缝或变形;随后掀开引擎盖,侧耳倾听发动机运转声,辨别是否存在异常杂音;最后,他逐一检查液压油管接头,轻晃测试松动情况。当发现一处轻微渗油时,他眉头紧锁:“这个接头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可能影响设备运行,甚至引发事故。” 日头渐高,阳光洒在施工现场,给忙碌的人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许彦雄的笔记本已密密麻麻地记满问题:1号机履带板螺栓松动2处,这可能会导致履带在作业过程中脱落,影响施工安全;3号机警示灯接触不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警示灯无法正常工作,增加碰撞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许彦雄当机立断,立即组织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护。维修人员紧固螺栓、检修警示灯,更换故障部件。他全程监督,确保每项措施落实到位。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维修,施工现场的设备又恢复了正常运行。 “安全无小事”,在施工一线,正是这样的认真与坚持,让安全防线牢不可破。 从“被动遵守”到“主动重视” 在格宾笼铺设区,机器的轰鸣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安全负责人冯川的身影穿梭其间,带着守护工人安全的使命,以“两查一看”为核心,严格把关每一处细节,确保工人安全。 “老李,抬头!”冯川一声喝止,叫住了正弯腰搬运石料的工人。他快步上前,指尖轻点对方松垮的安全帽带,语气严肃:“帽带没系紧,遇到落石怎么办?”随即,他亲自示范标准佩戴方式——下颌带紧贴耳际,双环结扣牢,动作干净利落。“安全不是儿戏,事故案例会上强调的教训,大家得记在心里。” 来到边坡作业带时,新入场的小王正全神贯注地绑扎石笼,由于专注于手中的工作,他的安全帽随着身体的晃动慢慢滑到了后脑。“停!”冯川快步上前,扶正小王的帽檐。他语重心长道:“小王啊,干活就像绑石笼的铁丝,既要灵活,更要牢靠。安全帽就是咱们的安全防线,可不能有丝毫马虎。”小王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赶忙调整好安全帽,周围工人也纷纷自查。 经过统计,本月现场“三违”问题减少了很多。这个小小的提升背后,是项目管理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工人从“被动遵守”到“主动重视”的安全意识转变。 揪质量问题,测安全本领 “这段格宾笼的绑扎间距过长!”工程部负责人张帆神情严肃,手指着钢卷尺测量的数据,声音洪亮地说道。原本嘈杂的施工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被指出问题的格宾笼上。检查组当机立断,迅速召集班组人员,重新进行技术交底。 张帆站在众人面前,表情凝重且坚定地强调:“格宾笼钢筋绑扎间距必须保证20—25厘米之间,这可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字,它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所在。如果间距过宽,在雨水冲刷等情况下,就可能出现石笼撕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后期极易出现水土流失情况,我们前期的劳动就可能付诸东流。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严格按照标准施工。” 随后,项目安全检查组对已开挖完成的2公里侵蚀沟道进行“回头看”。他们沿着蜿蜒的沟道仔细巡查,重点检查边坡稳定性、沟底平整度等。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用脚步和目光丈量着工程的质量。 “遇到边坡坍塌该怎么处置?”被问询的工人先是一愣,随后迅速整理思绪,开始详细作答:“首先要立即发出警报,让周围的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然后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和救援队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查看是否有人员被困,若有则尝试进行简单的救援……” 作业现场,许彦雄正就现场安全常识对工人进行简单询问,工人们一一作答,体现出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水平。问询结束后,便是原题考试环节。作业人员坐在临时搭建的简易考场上,神情专注地看着手中的试卷。试卷上的题目涵盖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措施等实用知识,每一道题都与他们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他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努力回忆着所学的安全知识。 通过“现场问询+原题考核”的形式,项目部开展班组复核验证工作,不断夯实安全根基。经过紧张的考试和认真地批改,结果通过率达90%。许彦雄看着考试成绩,表情严肃地说:“没通过的工人要重新组织专项培训。不安全不施工是我们工程的底线,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位工人都必须具备扎实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这样才能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也才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检查成果 检查结束后,项目部迅速组织问题分析会,对照检查清单逐项梳理,将发现的安全隐患、质量缺陷及管理漏洞分类建档,并严格遵循“五定”原则(定责任人、定时限、定整改措施、定验收标准、定考核机制)推进闭环整改。 为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项目部重点建立了三项长效机制:一是推行“班前会+现场抽查”双控模式,通过每日班前10分钟安全交底和随机抽查2~3个作业面,实现隐患“日清日结”;二是实施“红黄蓝”风险分级管控,针对基坑开挖等高危作业实行专职安全员旁站监督,对混凝土浇筑等中等风险作业,安排技术负责人每日巡查,材料码放等低风险作业则由班组自行检查;三是建立“整改回头看”制度,由安全总监每周带队复查,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防止隐患反弹。这些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施工安全可控、质量达标、进度有序,为项目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如今,9000方石材如期进场,2.6公里侵蚀沟重焕生机,1000方格宾笼有序铺设,100%的工程质量合格率,无疑是对项目团队过往拼搏最有力的肯定,勾勒出黑土地保护的清晰脉络。 每一项安全措施,都是对这片土地无声的守护;每一项安全举措,都像是在黑土地上种下的守护之种,项目团队将继续以安全施工为基石,让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承载起生态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