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碧湖嵌燕赵 绿水润雄安
——雄安调蓄库工程建设纪实
来源:水电十五局 作者:汪精波 时间:2025-10-29 字体:[ ] 分享:

燕赵大地,沃野千里;白洋淀畔,生机盎然。在保定市徐水区与雄安新区的交界地带,一处超级工程正在拔地而起——雄安调蓄库,中国水电十五局承担雄安调蓄库上库主副坝工程施工任务。这座“咽喉工程”,北望雄安新区的林立塔吊,南接千里奔流的丹江碧水,在群山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勾勒出新时代水利工程的宏伟轮廓。

站在项目观景平台远眺,上库库盆内的施工道路宛如一条条巨龙盘踞山间,运输车往来穿梭,挖掘机挥舞着铁臂,散布在施工现场各处进行土石方开挖作业,砂石加工系统正与混凝土生产系统同步修建中,各类机械的轰鸣与建设者的号子交织成奋进的乐章;远处裸露的坡面已覆盖上绿色防尘网,在阳光下与周边的林地相映成趣,一片尽是繁忙而有序的建设景象。

战略之基:千年雄安的水脉中枢

水资源保障是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生存之基与发展之要,随着新区建设加速推进,数百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新城对稳定可靠供水的需求日益迫切。雄安调蓄库的总干渠受季节变化、工程检修等因素影响,供水稳定性面临考验,让丹江碧水“留得住、调得灵、用得安”成为关键命题,而由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雄安调蓄库,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战略之举。

中国水电十五局以专业实力承接雄安调蓄库这一核心工程,将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建设全过程。工程由调蓄上库、调蓄下库、连通工程、输水发电系统等组成,总库容达1.94亿立方米,相当于14个西湖的水量,选址上紧临中线干渠分水口、距雄安新区仅50多公里,既减少输水损耗又降低成本,上库适宜筑坝、下库便于自流引水的地形优势,在中国水电十五局的科学规划与施工下充分发挥,完美契合国家治水思路。

调蓄库就像雄安新区的“大水缸”和“稳压器”,汛期拦蓄多余水量,枯水期补充供水缺口,工程检修时保障应急用水,中国水电十五局助力新区用水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调控”,真正实现丰枯调剂、安全可靠。随着工程推进,这条贯穿南北的“水生命线”,正成为支撑雄安新区承载国家战略的坚实根基。

“这座调蓄库不仅是‘蓄水池’,更是多功能的‘水脉中枢’。”项目负责人介绍,“除核心的供水调蓄功能外,工程还兼具供料、发电、矿山修复等综合效益。”

工程建成后,将与雄安干渠无缝衔接,每年可为新区输送3亿立方米优质水,供水保证率达97%以上,满足200万人口规模城市的高标准用水需求,构建起多源互补供水体系,即便在总干渠三个月停水检修期间,也能保障新区供水生命线强健有力。

中国水电十五局以过硬的工程质量和创新的建设模式,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筑牢水资源支撑,将企业担当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为“未来之城”的蓝图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匠心之筑:用担当织就水安全网

国之水脉,既系于宏观战略的谋划,亦成于毫厘之间的匠心。在雄安调蓄库的建设现场,中国水电十五局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使命,熔铸于每一方混凝土、每一道工序之中,以现代化的工程管理体系和科技创新,筑牢未来之城的水安全根基。

“开工就是大决战,起步就是倒计时”,这不仅是悬挂在施工现场的标语,更是刻在每位建设者心中的行动准则。自承接建设任务起,中国水电十五局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管理团队,这份高效与底气,源自多年深耕水利工程的深厚积淀——作为该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十五局已参与17个标段建设,约占中线一期前期完成工程量的15%。

中国水电十五局此前承建的河北北拒马河项目,以过硬质量获评“水利工程优质奖”,成为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的标杆。“十五局建的工程,我们放心!”曾参与北拒马河项目验收的水利部专家王教授,在考察雄安调蓄库时感慨,“从图纸到落地,他们总能把细节做到极致,获奖无数不是偶然。”事实上,中国水电十五局多年来斩获“鲁班奖”“大禹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早已用实力赢得行业内外的认可。

在雄安这片热土上,中国水电十五局再次展现了“电建铁军”的风范。项目部敢于突破传统,将原计划分开建设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和砂石加工系统创新合并,不仅节约了用地,更直接降低成本1.9%,成为精细化管理与绿色集约理念的生动实践。

“自从搞了安全网格化,工地上的隐患少多了,心里也更踏实。”安全员小王每天巡查完7个网格区域,总会在日志上认真记录。项目部推行的安全网格化管理,把偌大工地划分为专属区域,每个网格定人定责,如今工程开工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现场施工井然有序,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实效,让平安工程的承诺有了坚实支撑。

工地上的“党员示范岗”前,党旗迎风飘扬。项目部开展的“亮身份,树标杆、齐攻坚、促进度”主题劳动竞赛,让党员带头冲在一线。“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党员越要先上。”党员技术员小林放弃休假,连续奋战在施工现场,在他的带动下,职工群众纷纷主动加班加点,让“雄安速度”与“调蓄品质”在实干中不断彰显。

中国水电十五局正以行动诠释着“国家队”的担当:不仅要不负时代建好工程,更要通过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质量,守护好这条润泽未来的水脉,为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的国家水网贡献“电建力量”。

责任之心:情系民生的和谐答卷

工程建设不仅要建得好,还要让群众满意。这是项目部始终坚守的理念。雄安调蓄库建设涉及义联庄乡周边多个村庄,项目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谱写了一曲企地和谐的乐章。

“以前担心工程施工会影响居民生活,没想到项目部考虑得这么周到。”义联庄乡乡长说到。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影响,项目部细化施工方案:将高噪音的爆破、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严格限定在每日7:00-19:00,夜间仅进行低扰动的材料转运作业;投入资金对村庄3条主干道进行扩宽,增设排水沟渠与错车道,解决村民出行颠簸、会车难问题,并定期对周边道路进行洒水清扫,还安排专人上门收集村民反馈,及时调整施工细节。

项目部始终心系周边群众,将温暖送到乡亲们身边。针对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项目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提供血压测量、慢性病咨询等服务;邀请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科普、用电安全宣传,为孩子们赠送书籍文具,组织志愿者上门帮老人检修家电、打扫庭院,让工程建设充满民生温度。

工程区域内植被丰富,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生态保护方案,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施工全过程。在施工便道建设中,项目部利用原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尽量避免占用新的林地,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绿色施工。

项目部还积极助力地方发展,优先聘用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以前在外打工,照顾不了家人,现在在项目部做工,能养家糊口,还能学一门手艺。”义王庄村村民老张说到,“工程建在雄安,我们就是雄安人。”

此外,项目部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资助周边村庄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支持义王庄村建设草莓种植基地,通过产业赋能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用实际行动回馈地方百姓。

项目部始终牢记社会责任,把企地和谐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工至今,未发生一起群众事件,用真心实意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座集供水调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于一体的超级工程,承载着国家战略重托,凝聚着中国水电十五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水电铁军精神,以匠心筑精品、以科技破难题、以责任践使命。待工程建成,丹江碧水将在调蓄库中栖息,经雄安干渠蜿蜒北上,滋养“未来之城”的千家万户与工厂园区,这座矗立在燕赵大地上的水利丰碑,终将成为支撑千年大计的永恒坐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绿色答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