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要闻
【全国劳动模范】“玉”汝于成,金牌“抓”手——记全国劳动模范倪德玉
来源:水电基础局 作者:曾乐男、魏瑶、高洁 时间:2025-05-20 字体:[ ] 分享:

把抓斗设备的方寸驾驶室当成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从新疆乌拉泊水库防渗工程的学徒工到西藏旁多水利枢纽的“金牌操作手”,从中国电建项目一线到登上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最高表彰,“抓”字贯穿倪德玉的大半辈子。三十余年,经过他的“黄金抓手”,40多座防渗墙成为一道道固若金汤的止水“息壤”,为河清海晏、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世界屋脊上的金牌操作手

从4500米的高空俯瞰,被称之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大坝静静伫立,将拉萨河拦腰斩断,似一位老者守护着这“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由山地平原到世界第一高原,为了撑起这座24层楼的大国重器,“倪德玉的白发明显多了”。

除了高寒缺氧给人带来的生理性挑战,最核心的难题是深厚复杂坝基覆盖层给防渗墙成槽施工带来的巨大现实压力,当时国内厂商能生产出的液压抓斗设备极限抓取深度仅为60米,远无法满足施工需要。

“海拔高斗志更高、地层硬攻坚更硬、困难多办法更多。”

倪德玉骨子里有一股“钻劲”,从抓斗组成架构、工作原理一点一点抠,并让想法一个一个“落地”:在不超抓斗负载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抓斗抓取深度,反复尝试、纠错,通过控制变量,调整压力值、更换油管等,好消息虽迟但到——抓斗试抓成槽深度在“世界屋脊”突破了106米,刷新世界纪录。

接下来,124米、152米(打破日本东京湾136米深防渗墙施工纪录)……直到201米,在倪德玉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世界防渗墙施工开启两百米级的新纪元,而依托工程建设产生的《超深与复杂地质条件下混凝土防渗墙关键技术》在2018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草原上的深墙筑梦人

2020年11月17日,历经400个日夜,赤峰市东台子水库大坝防渗墙圆满完工。那天,倪德玉止不住的笑容堆满了那张沧桑的脸。想当初,水库的防渗墙施工让倪德玉犯了不小的难。

坝址分布大面积漂孤石层、39米厚粉细砂层等复杂地层,易塌孔、钻进慢、孔斜率难以控制等都是防渗墙施工进度条上的“拦路虎”。

为克服抓斗在特殊地层施工时“豁牙漏风”的难题,倪德玉带领团队展开技术攻坚。他们发现解决漏料问题的关键在于精准控制斗齿角度与护齿密度——角度过大会影响抓取效率,护齿过密则会增加运行阻力。那段时间,倪德玉跟团队成员每天除了在会议室进行推演风暴,就是在草原上的坝址勘察地质,晚上还要上网翻找资料,寻找新的突破口。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数据推算,一台经过改良的液压抓斗成槽机“亮相”东台子:第一“抓”抓斗“牙齿”严丝合缝,没有“漏”;再后来,工程比计划工期提前6个月完工,应用效果很好,东台子水库防渗墙亦当之无愧成为“内蒙古第一深墙”。

新时代的工匠传承者

“我总是要退休的。”每每想到这里,倪德玉有诸多不舍,不光是对公司,更是对手里“抓”着的这份沉甸甸的技术。

一直以来,进场后倪德玉要做的第一件事通常就是召集机组成员开个“碰头会”。多年来,他亲自带出了100多名抓斗“新人”,并将自己三十多年在一线施工积累下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50多个“徒弟”,现都已成长为各项目的施工机组长。

202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倪德玉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水电基础局正式成立,次年获中国电建授牌。截至目前,工作室提出的17项改革方案,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

山一程,水一程,三十余载的大地奔波,让倪德玉沉淀出一颗甘于奉献的匠心、练就了一双炉火纯青的巧手,“抓”出了一座座“地下长城”,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书写着中国电建人筑基御水,护江河安澜、守碧波沃野的时代佳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