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年前,调到融媒体中心当新闻编辑以来,那日子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又带劲!每天到处采集素材,键盘敲得像在打碟……然而,日复一日的忙碌,就像一层无形的尘雾,渐渐模糊了前行的视野,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疲惫,感觉自己就像被“榨干”的柠檬,没了那股子鲜灵劲儿。我想,是时候给自己来个“系统重装”,重启刷新,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确实如此,我曾有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经历,常忽视个人仪表形象。未曾想过,一个人的形象是自己递出的第一张名片,它不仅关乎外表的整洁得体,更蕴含着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爱尔兰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王尔德曾说:“做你自己,因为别人已经有人做了。”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对自我认知的迷茫。是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何不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呢? 而真正让我醒悟的,是前不久我从家步行到公司,因天气热,头发被汗水浸湿而凌乱,在电梯里亦有同事看我的眼神有些不一样,只不过没细想。当在洗手间镜子里,看到自己衣服皱巴巴、头发凌乱而显得邋遢。那一刻,我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内心有些懊悔。想到之前,总拿工作忙当借口,穿着随意,确实有些不应该了。 尼采曾说过:“我们要忠于自己的成长,忠于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它们拼凑成的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是啊,每一次的改变,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对自己最好的诠释。从那以后,我开始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每天早上,我会提前半小时起床,挑选一套得体的服装,整理好头发。看着镜子里穿戴整齐的自己,仿佛重新找回自信和活力。 不过,形象更新只是外表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升级”内在素养。记得林语堂说过:“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这句话给了我无尽的勇气和力量,让自己敢于面对不足,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我利用业余时间疯狂“充电”,自学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技能。同时,为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我还广泛阅读,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啥都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就怕自己知识储备不够。 信息时代,受新媒体冲击,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前新闻报道仅以文字和图片方式推送,形式单一。现在微信、抖音、头条、快手等新媒体形式多样,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是以,作为一名企业新闻采编工作者,须得给思维来个大换血,才能“产出”有厚度和广度的作品。如果不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就永远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还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能通过分析用户数据,让我们知道读者喜欢啥,才能给他们精准推送什么样的“口味”,推动工作效率“蹭蹭”往上涨。因此,我们可得紧跟潮流,不然就被时代“拍在沙滩上”。 生活和工作中,谁还没个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处于劣势时,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杨绛先生曾说:“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伤感的理由,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无论别人如何待你,都要好好珍视自己,对得起内心的那一抹骄傲,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这句话如同一股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是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 记得刚来新闻中心时,领导安排我跟进一个重要新闻专题报道,由于各种原因,进展不顺利,素材采集方向有些偏差,稿件多次被领导退回修改。那段时间,我感到压力巨大,心情烦躁不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干这行。一位前辈看出了我的心思,他鼓励我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他还和我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他是如何调整心态,克服困难的。 听了前辈的话,我深受启发开始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问题所在,重新策划专题方案。多次走访相关部门、人员,经过一番努力,专题报道终于顺利完成,并得到领导和读者的好评。从那以后,我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心态,把挫折当成垫脚石,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新时代变化迅疾,个人的认知边界与维度需要不断“刷新”。而前行路上,更要锚定自身节奏,抱持笃定之心,隔绝外界的喧嚣与浮躁。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不管时代怎么变,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永远不能丢。有一次,我在采集、编辑企业社会责任新闻稿件,现场有人建议我加点负面内容吸引眼球、增加流量。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对稿件进行认真地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真实、客观、公正。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而过去永远静止。”这段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昨天、今天、明天的不同特征。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仍会守住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我相信,只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前路漫漫,此时,正适合重启刷新自我,以更新的形象、更新的思维、更新的心态和更新的认知,踏浪新程,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