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味老家
来源:山东电建一公司 作者:徐海 时间:2025-04-09 字体:[ ] 分享:

清明前周末的一天,擅长面食的媳妇包上了荠菜水饺,当野菜的清香混合着猪肉油脂的醇美在嘴里绽开,我的思绪在饺子汤水汽氤氲中飘向了儿时的老家。

我的老家在山东滕州,初春的田间地头,野菜是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荠菜,作为野菜中的佼佼者,率先崭露头角。传说上古神农尝百草,在寻觅药材途中,发现了荠菜不仅可食,还带着独特的清香。后来,《诗经》中便有了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的记载,几千年来,荠菜一直备受人们喜爱。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提过:“北方人吃饺子,讲究时令”。在老家,初春的荠菜常被做成荠菜馅水饺。采来新鲜的荠菜,洗净后放入开水锅中焯烫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碎与鲜嫩的猪肉、葱姜末、盐、酱油等调料混合,制成鲜香四溢的馅料。记得我二大娘包荠菜饺子有个绝活——总要掺一把花生碎,说这样能吃出“地头的香气”。确实,咬破面皮,荠菜的微苦撞上花生的醇香,竟有种泥土里长出的甘甜。难怪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至味》里也对荠菜称赞有加:“荠菜是野菜,但在我的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

在滕州,春天的美食自然少不了面食。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至味》里写:“北方的春饼最是讲究。”这话放在我的老家,得改成“鲁南的春卷最是实在”。不同于京津地区的薄饼卷菜,滕州人口里的春卷叫“菜煎饼”,堪称滕州的 “美食名片”,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据说,菜煎饼的起源与滕州煤矿工人有关。以前,煤矿工人工作十分辛苦,需要一种方便携带又能饱腹的食物。于是,他们将各种蔬菜与面粉混合,在鏊子上摊成煎饼,这便是最初的菜煎饼。后来,经过不断改良,菜煎饼的馅料越来越丰富,做法也越来越精细。将各种时令蔬菜,如韭菜、白菜、粉条、豆腐等洗净切碎,加入鸡蛋、盐、五香粉等调料,搅拌成糊状。在鏊子上摊一张薄饼,将蔬菜糊均匀地铺在上面,再盖上一层薄饼,用小火慢慢煎至两面金黄。菜煎饼外酥里嫩,特别是初春增加的荠菜、苦菜、香椿、蒲公英一类的新鲜野菜与面粉的麦香完美融合,搭配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汤,便是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

随着气温的回升,香椿树也焕发出勃勃生机。梁实秋先生曾提到:“香椿头是野菜,但对于北方人来说,它却是难得的珍品。” 汪曾祺先生也曾写过:“香椿芽拌豆腐,是开春第一鲜。”而在我的老家庄,关于香椿也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遭遇暴雨,躲进了一户农家。农妇用自家院子里香椿树上的嫩芽,为秀才做了一道香椿炒鸡蛋。秀才吃后,赞不绝口,觉得这道菜鲜美无比。后来,秀才高中状元,回到家乡,香椿炒鸡蛋这道菜也因此声名远扬。我的老家吃香椿的方式多样,香椿炒鸡蛋便是其中经典。嫩芽沸水焯过、切碎,打上鸡蛋,撒上盐,在铁锅里“塌”成饼,香椿饼总要留一半不翻面,说是“阴阳吃法”。焦脆的那面配酒,软嫩的那半卷煎饼,一棵树的春意能吃出两种滋味。

滕州人素有春季喝羊肉汤的传统。经历漫长寒冬,人体消耗较多,春天乍暖还寒,气温多变,此时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既能补充身体所需能量,抵御春寒,又能为新一年的劳作储备活力。而经过冬季的滋养,春季的山羊膘肥体壮,肉质鲜嫩多汁,脂肪与瘦肉比例恰到好处,为制作羊肉汤提供了优质食材。在滕州的街头巷尾,每逢春天,羊肉汤馆里总是人满为患。而在遍布滕州的羊肉汤中,以西集羊肉汤最为盛名。传说殷商时期滕州西集属古既国,传说越国宰相范蠡隐居于此,见这里草肥水美,便在这里养山羊致富,意在恩泽百姓。自此西集羊肉汤名扬天下,众人相传。滕州人爱喝羊肉汤,在火候上更是讲究,需要的功力颇深,过了有些腻,欠了不适口,要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将切成片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清亮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香菜、蒜苗,再将滕州独特的薄皮辣椒和鲜蒜用蒜臼捣碎,配合羊油熬制的辣椒油等进行调和,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回味无穷的羊肉汤就做成了。

老家的初春味道,总带着几分粗粝的生机。不像江南春馔的精致,也没有胶东海味的奢华,却自有一种鲁南小城特有的踏实。这些吃食大多登不得大雅之堂,却是游子梦里最顽固的乡愁。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故乡的食物,是童年的延长线。”每一口朴实的春味里,都藏着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