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代诗人章恺《至秀山》“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生动描绘了秀山“一脚踏三省、三省共一城”的独特地理位置。重庆秀山县与湖南花垣县、贵州松桃县接壤,这里就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原型地。 秀山位于重庆东南部,处武陵山脉中段,因境内有“高秀山”而得名,兼具“秀美山川”之意。由江西水电承建的秀山膏田风电跨两省三县七镇,项目主体位于重庆市秀山县膏田镇、溶溪镇、溪口镇西北地区山脉上,共安装风机12台,总装机容量约73.6兆瓦。项目区域为连绵的山体,山上植被茂密,山体间道路蜿蜒,村落零星分布。为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电建人践行“既要赋能当地经济发展,又要护好绿水青山”的承诺。 十多年前,秀山是锰矿最重要的开采区,与湖南花垣县、贵州松桃县被称为中国“锰三角”,民间有“锰都”之称,锰产业曾经是秀山县最重要的经济支柱。粗放的开采导致当地山体斑驳,空气污浊,河水都是黑色的。为治理环境,当地要求锰矿全部关闭退出。近年来更是提出打造“书中边城,画里秀山”的规划。通过多年努力,秀山县的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28.2%提升至2024年的60.43%,从“锰都”到“绿都”,秀山已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俨然一个天然氧吧。 去项目的路要途经轿子顶林场,山上植被多以乔木、灌木为主。风电工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常事,进场道路以及风机位场平与基础开挖必不可少,为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建设者们思考着如何保障正常的施工需求并尽量减少开挖面积。他们调配施工机械,不扩占、不超挖,严格按征地红线进行施工。施工区域制作路牌“红线保护区”,提醒开挖人员时刻要有红线意识。项目施工活动结束后,将对临时占地进行复垦、复绿。 项目涉及溪口水电厂、喻家岭两大饮用水源,为守护好这一弘清水,建设者们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对开挖的土石方采取洒水降尘、及时清运的方法,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堆存、倾倒弃土弃方,渣土堆放在指定地方,为防止滑坡,修建排水沟,覆盖密度网。在开挖的边坡上洒种草籽,让其长草复绿,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降至最低。 项目所在膏田镇道罗村,这里去镇上需40分钟的车程,到县里要开1个多小时的车,典型的山洼里,寄取快递、买菜或置办生活用品都得到镇上(镇上只有猪肉,无牛肉和鱼等)或县里。出差到秀山或从项目部回去,因秀山火车站车次极少,大多坐火车到吉首站,项目部开车2.5个小时到吉首市接人,来回差不多就是一整天。 因没有公共交通,当地居民都得自己骑摩托车或开车进出。项目员工告诉我,待在项目部不想出去,出去了就不想回来,来去一趟太不容易。加上山里平地少,村庄沿着小溪零星分布,只有一条路通往外面的世界,晚上散步也只能压马路,因为无其他路可走。因为是山洼里,房子的一边紧挨着大山,植被茂密,蛇时不时会蹿到马路上来,甚至偶尔会到项目部驻地串门,弄得我们惊叫连连。 秀山县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风电项目的建设就是赋能当地经济发展,秀山膏田风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万吨。目前,江西水电的建设者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为“书中边城,画里秀山”增添一抹亮色。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