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人家
来源:江西水电 作者:叶联华 时间:2025-10-17 字体:[ ] 分享:

国庆期间,我与妻子自驾重回二十年前曾工作过的鄱阳湖畔小镇联圩,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致骤然与深埋二十余年的记忆叠合:依旧是水网交织的田野,沟渠如墨笔在土地上勾出细密纹路……只是昔日坑洼颠簸的土路,已换成沥青铺就的丰产公路,白墙青瓦的农舍沿道整齐排开,旧景与新貌猝不及防撞进眼底,让人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2002年春节刚过,我领着几名队员两度摆渡过江,沿乡村公路走了两个多小时,第一次踏进联圩九南四回输电工程工地进行线路复测。那时刚入春汛,沟渠里的水涨得快漫到岸沿,岸边的柳树刚抽新芽,风一吹就飘着嫩黄的絮。

我们进驻后洲村就住在房东万叔、李婶家二楼,平日里我们忙于现场施工管理,一日三餐只能简单对付。于是,找到李婶协商请她帮我们做饭,她答应了却有些不安:“我只会做些乡下的家常菜,怕不全你们的胃口……”而实际上,李婶会做的菜肴花样很多,几个月下来我们几个都胖了几斤。

记忆里,我们白天顶着日头浇筑基础、组立塔,夜里把当天的施工数据、图纸都整理妥当,便会凑到万叔家的客厅,围着那张方桌和他们一家人聊天。这时李婶总不闲着,常会擦着手从厨房走出来,端上米糕、麻饼这类当地常吃的小糕点,笑着让我们“垫垫肚子”。

那年代乡村并不富裕,晚上灯总是昏昏的,李婶怕我们整理施工图纸看不清,特地叫万叔悄悄把堂屋的灯泡换成大功率的,又怕我们天黑下班后看不清路,又在大门口屋檐下安装一盏明亮灯,而她自己却在厨房借着昏暗的灯光择菜。我们发现了要换回去,她就摆手:“你们架电线是为了让大家用好电,而我习惯了。”

鄱阳湖畔的夜色来得早,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后,天就黑了。李婶家门口那盏灯,总是第一个亮起,似乎在等着我们回家。在联圩的那些日子,生活条件虽然简单,但李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我们的生活,她一家人的温情,像鄱阳湖水慢慢浸润着我们的心。

第二年开春工程完工,离开那天,李婶早早起来蒸了很多糕点,给我们都装了满满一袋米糕,她与万叔站在村口挥着手,目送我们远离。我心里酸酸的,只是没想到,这一别,再找他们,竟要等很多年。

2014年初夏,我参与省电力公司基建部南昌区域特高压线路项目专项安全检查,途中绕行至联圩后洲堤坝。心里早已盼见到万叔一家人,等我快步赶至李婶家时,却发现门扉紧闭,敲门亦无人回应。旁边一在晒太阳的大爷上前询问:“你是找老万啊?”我赶紧上前说:“是的,大爷我十年前在这里架设电力线路的,在他家住了大半年。”大爷说:“他儿子小万接老两口过去带小孩,快半年没回来了。”

站在门口,我看着门口水泥缝里长出的杂草,心里空落落的。只是没见到万叔他们,心里有些遗憾,我笔记本撕下一页纸,写了我的电话说“万叔,我来看您了,要是回来,能否给我回个电话……”转身离开时,我又回头望了一眼,不锈钢铁大门在阳光下泛着光亮。心里忽然放松:虽未相见,只要他们安好,便足矣。

今年国庆,我想避开城区与热门景点的人潮与喧嚣,突然想专程去一趟联圩,再去寻找万叔一家人。便与妻子商量:“想带你去联圩,看看我当年在一线工作的地方,顺便找找老房东万叔……”妻子笑着点头应下。

到了镇上没多作停留,我径直往记忆里的后洲村赶。进村拐过两道弯,一眼就瞥见那栋熟悉的房子,灰砖院墙、木栅栏门,院角的石榴树还挂着几个红彤彤的果子。院里头,一位老人正坐门边,手里捏着一把嫩生生的空心菜。虽相隔二十余年,但我还是一眼认出是李婶。

李婶先是抬眼愣了两秒,眼神从茫然慢慢聚了焦,随手将手里的菜丢在石桌上,脚步匆匆急忙走出来:“哎哟,是小叶呀,你怎么来了呢?”她连忙回过头去喊道:“老万,老万,你快点出来,看看谁来了……”话刚落音,万叔从屋里走了出来,头发白了大半,但腰板还是挺得笔直。

进屋坐下来后,李婶很开心地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前几年我儿子在南昌打工,总说惦记家里,后来看镇上游客越来越多,前年就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来。遇上好政策,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农家乐,比在外务工强好多。”

转眼到了中午,李婶带着我们进了小万的农家乐。万叔特地为我们点了一桌家常菜,小万端菜进来后,还是与当年一样叫我:“叶哥,放心吃!鸡是后院自己养的,早上刚杀,鱼是村后头自家塘里捞的,藜蒿也是地里刚掐的……”鸡汤炖得淡黄,掀开盖子就飘出一股鲜香,喝上一口鲜到舌根。

告别万叔李婶一家人,我与妻子沿着江堤到了鄱阳湖边,湖水碧蓝,像一块蓝宝石,岸边有成群的水鸟在嬉耍、觅食。风吹过,湖面泛起涟漪,远处的渔船悠悠地划过,像一幅流动的画。回程时,夕阳西下,把稻浪染成了金色,铁塔的影子和丰产公路的路灯连在一起,像一条温暖的线。

这片土地的轮廓在后视镜里慢慢淡去,一寸寸退远,可关于它的一切,反倒在心里攥得愈发真切。我知道,无论再过多少年,我都会记得鄱阳湖畔那些人家的烟火气,记得万婶熬鱼汤,记得铁塔默默地坚守。更会记得,在这片土地上,乡村振兴正把希望酿成温暖,融进湖畔人家的每一个寻常日子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