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月的风,似温柔的信使,携着春的呢喃,悄然拂过大地的每一寸肌肤。枝头的新绿在风中轻舞,宛如灵动的诗篇,诉说着岁月的更迭与希望。就在这如诗的季节里,熟悉的旋律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如同一缕穿越时光的暖流,悠悠飘进心间。刹那间,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画面,似点点繁星,在脑海中闪烁跳跃。 我静静地站在路口,看着眼前的青年们,穿着红色的马甲,朝气蓬勃的脸上满是善意和阳光,万千的身影仿佛化为一人,我知道那是“雷锋”。 在杭州的“雷锋角”,78 岁的陈立群老师坚持义务理发 28 年,他用推剪剪出的不仅是利落的发型,更是新时代的雷锋印记;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陈灵毓将防护服背面的 “雷锋” 二字写得格外醒目,她说要让患者知道,雷锋他从未离开,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在深圳莲花山公园,每天清晨都有一群“时间银行”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他们用志愿服务时长兑换未来的养老服务,这种“先存后取”的互助模式,恰是雷锋精神在市场经济中的创新表达。 当外卖骑手暴雨中为老人送餐;当社区志愿者深夜排查安全隐患;当 “90 后”程序员开“雷锋云”公益平台,将闲置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当 “00 后”大学生组建“红色直播间”,用 rap 讲述雷锋故事……这些平凡的坚守者用行动证明,雷锋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我分明看见,那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正以千万种模样活跃在新时代的每个角落,他的精神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焕发着新的生机。 我被他们的热情感染着,不自觉地加入他们。回首过往,雷锋精神宛如熠熠生辉的启明星,始终高悬于我人生的苍穹,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曾经,那个戴着红领巾的少女,用稚嫩的嗓音一遍遍地唱着熟悉的旋律,作业本上的 "雷锋日记摘抄" 被老师用红笔圈出波浪线,闪耀着智慧与美德的光芒,成为童年时光里最珍贵的宝藏。雷锋,用他不算高大的身躯,诠释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递着温暖、爱党、爱国。 那些践行雷锋精神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璀璨的篇章。听闻社区有脑瘫家庭生活艰难,我毫不犹豫地踏上了爱心资助之路。每个月,我都会精心准备生活物资,满怀热忱地送到他们手中,陪着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看到孩子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那如春日暖阳般灿烂的笑容,我内心满是成就感,也越发坚定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周末闲暇时,我便陪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谈天说地,倾听他们过往的故事,为他们打扫房间,让每一寸空间都充满温馨;为他们修剪指甲,传递最质朴的关怀。在欢声笑语中,我感受到了奉献带来的纯粹快乐,雷锋精神也在我心中深深扎根。 我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成为一名活跃的志愿者。或是在环保行动中,弯腰捡起每一片垃圾,为守护家园的绿水青山贡献力量;或是在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里,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用知识的火种点亮他们眼中的希望之光。在一次次的行动中,我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已然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队伍中的一员,正与无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续写着雷锋故事的崭新篇章。 真正的信仰永远不会褪色,真正的热情如涓涓细流。当我们在深夜为晚归的陌生人点亮楼道的灯,当我们在街头毫不犹豫地扶起摔倒的老人,当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恰恰就是对雷锋精神最生动、最真实的诠释。雷锋从未离开,他永远如这三月的春风一样,悄无声息地润泽着这个时代里的心灵;他化作了千千万万个身影,让需要帮助的人永远能在人群中坚定地看到他,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已然成为了雷锋精神的生动注脚。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