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小喜欢读书,于我来说,书页间的世界,四季如春。可能是我能发现书中字里行间藏有很多“精灵”,能在我的思维系统里做窝、生息、繁衍,直至同化我的思想,染上了它们的喜怒哀乐。 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能与自幼喜欢听母亲讲故事有很大的关联,小时我总喜欢探寻故事的结局。长大识字后不再满足母亲翻来覆去讲述的那些故事,而是自己去探寻书本里的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因此,书籍成了我开启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从一开始阅读的小人书、童话故事集里,很多故事里的主人公,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善良与美好的种子,让自己懂得爱与奉献,也让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憧憬与向往。 记得小学四、五年级时,能供我读的书不多,实在没书可读时,我便去翻阅大哥、二哥的语文书。最早读到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虽然半懂不懂的,却记牢了“茴香豆的茴字有四样写法”的学问、“窃书不能算偷”的辩解。待到长大后再读先生的《呐喊》《彷徨》等文章,我才发现先生文字里隐匿有锋利的刀片,直指人心、剖析社会的锐利锋芒,将社会的病灶、人性的幽微,乃至民族精神的沉疴,全暴露于阳光之下,让读者在疼痛中警醒,在血泪中反思。 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我读完人生中第一本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保尔·柯察金坚韧不拔的意志所打动,他在战争的洗礼和疾病的折磨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从他身上,让我学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能轻言放弃。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不识字却十分重视我们兄弟四人的学习。平时很反对我看课外书,但我在初中二年级就已偷偷在学校阅读室借读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还多次被母亲抓到,为保护书本不被母亲撕毁,半夜被追打抱着书本往外逃窜……因不懂节制地看课外书,除了学习成绩下降外,我还戴上了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曾一度成了左邻右舍、亲戚家中的反面教材。 在众多与书相伴的时光里,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尤为深远,便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读这本书时,我初中毕业在家务农,处于青春的迷茫期和人生最低谷期,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不安。当时自己的命运与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有些相似,翻开这本书,立刻被书中那个平凡而又真实的世界所吸引。那两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想要放弃时,我都会想起孙少平,想起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让我懂得,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风雨坎坷,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 参加工作后,书籍又成为我提升自我、应对挑战的有力武器。只是能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但每晚睡前我总要翻上几页书,像是要给自己留一方净土。后来,有一段时间因家庭与工作压力极大,导致整夜失眠。有一晚实在睡不着时,我起床在书房里读了一晚上《瓦尔登湖》,“我愿深深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梭罗那句富有哲理的话深深打动我,他之所以选择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向往自给自足、探索人生真谛的生活。那一刻,竟让我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社会发展进入快节奏时代,电子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获取信息,特别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竞争和压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性。下班后,我会结合自己的工作,阅读专业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还主动学习使用AI新工具提高工作技能,是为了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家里两个卧室的书架上,堆满我与儿子的三百多部藏书。这些书籍,就像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能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的港湾,在迷茫困惑时找到前进的方向,在孤独寂寞时感受到温暖的陪伴……因为,读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心灵之旅,每一次翻开书页,又将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发现。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