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杯酸奶说起
来源:水电十四局 作者:姚芃宇 时间:2025-04-17 字体:[ ] 分享:

在广袤无垠的高原之上,酸奶、酥油、奶疙瘩与奶茶,宛如平原地区不可或缺的米饭与面食,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高原饮食文化的独特标识。

对于我们项目的员工而言,大多来自高原以外的远方。初临这片神圣而庄严的土地,内心难免被茫然无措所萦绕。然而,就在这陌生与不安交织之际,一杯酸奶如温暖的使者,悄然出现在眼前——酸奶的表面上,竟然浮现一排“水电十四局欢迎您”的小字,宛如点点星光。初见之时,有人为这别出心裁的欢迎方式惊喜不已,有人则被其新奇所吸引……而当思绪回过神来,想要倾诉些什么的时候,一股暖意已在心底悄然蔓延开来。这种感觉一旦生根发芽,便意味着已然被水电人那份炽热的热情深深感染。入口瞬间,酸奶甜甜绵绵的滋味在味蕾间散开。若要细细品味,似乎又难以言说其特别之处,仿佛和平常喝到的酸奶并无太大差异。

待品尝完毕,当得知这是西藏地区特产的牦牛酸奶,是高原人民日常饮用的美味时,心中对于西藏高原那份不知所措的陌生感,也随着这一番介绍渐渐消散。此刻才恍然领悟,原来高原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我们在此从事水电事业,也应当和在别处一样,秉持着同样的热忱与专注,稳步前行。

回首水电十四局的辉煌历程,从春城昆明启程,溯珠江源流北上,在滇黔交界的黄泥河畔,见证了中国水电建设史上首个国际工程范本——鲁布革水电站的诞生。它如同一把钥匙,叩开了现代水电工程管理的大门,开启了中国水电事业的新篇章;顺流而下至澜沧江峡谷,“滩高飞怒雪,峡迫鼓潜雷”的磅礴诗句在大朝山电站的轰鸣声中化作现实,巨型机组将横断山脉的激流驯服,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向东穿越喀斯特地貌,红水河龙滩电站的巍峨大坝矗立在桂西北,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十级电站群熠熠生辉,点亮了珠江流域经济带。

转而北上天目山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如明珠般镶嵌在竹海之中,上库天篁湖与银河相映成趣,以“能量银行”之姿默默守护着华东电网;闽西汀江畔的棉花滩水电站,在发挥防洪发电功能之余,用翡翠般的库区重塑了“客家母亲河”的生态容颜,实现了工程与生态的和谐共生。驻足长江三峡与黄河小浪底,这两座横亘在民族命脉上的世纪工程,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生动诠释着大国治水的卓越智慧。

穿越天山雪线,伊犁河谷的恰甫其海水利枢纽让“高峡出平湖”的壮美在边疆绽放,汩汩清流润泽着祖国西陲的沃野;跨越大洋,从安第斯山脉的辛克雷水电站,到马达加斯加的安德卡勒卡引水工程,从斯里兰卡M坝到非洲高原,水电十四局人在世界版图上奋力书写着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水电诗篇,将中国水电的智慧与力量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们踏足赤道雨林的蒸腾潮涌,穿越极地苔原的永冻冰层;在撒哈拉烈日下浇筑混凝土,展现出坚毅不拔的精神;于亚马逊雨季中架设导流洞,彰显出果敢无畏的勇气。当中国水电的足迹印刻过六大洲的经纬,我们以谦逊之心对话每一方水土的脾性,用科技之钥解开了喀斯特溶洞、火山岩断层、冻土消融带的万千地质密码。

而今,站在世界屋脊之巅,雅鲁藏布江的浪涛裹挟着雪域神女的低语,劈开喜马拉雅褶皱带最年轻的岩层。这里,被称为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高海拔的高寒缺氧,淬炼着我们的钢铁意志;脆弱生态链的呼吸,牵动着每一寸工程神经;复杂地质结构的奥秘,激发着我们的探索热情;多元文化交融的需求,促使着我们的和谐共建。在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上,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卓越的智慧与坚定的信念,铸就水电事业的不朽丰碑。

在这片神圣而庄严的土地上,这杯蕴含深情的酸奶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融入高原、与当地人民和谐共处的象征。水电十四局“和建天下”的理念,就如同这杯酸奶,在高原寒风中传递着温暖与关怀;又似图纸上不同母语标注却共振的智慧波长,凝聚着各方的力量。我们努力让钢筋与高原的风在力学中达成美学共识,令数据流与冰山冷泉在算法间找到生态公约数。当机械臂的轨迹自动避让高山轮廓,当泄洪频率调谐至不惊扰黑颈鹤的求偶声谱,“和”的基因已深深写入每一道焊缝。

这便有了钢构与生灵共舞的奇观:5G信号携牦牛绒的暖意穿透雪线,智能中枢将千年冰碛湖的呼吸谱成调度密码,感应器阵列以比转经筒更恒久的韵律守护着岗云杉的年轮。当“和建天下”成为横断山脉里的第二地理法则,每一座铁塔都生长为连接天人的脊柱,每一束电流都奔涌着文明对雪域永恒的诺言。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水电篇章,为当地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十四局人的力量,让电建之光在高原璀璨绽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