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月饼甜
来源:山东电建三公司 作者:冯晨曦 时间:2025-09-29 字体:[ ] 分享:

小时候过中秋,最盼的就是家里那口酥皮五仁月饼。

那月饼包在粗糙的油纸里,油渍早已将纸浸得透亮,透着暖洋洋的、富足又锃亮的光。轻轻揭开,便有细碎的酥皮簌簌地往下掉,像冬日里最细的雪沫。层层的酥皮,百叠却薄如蝉翼,手指稍一触碰,便温柔地塌陷,留下小小的指印。而后,混着猪油香与面粉焦香的气味,便朴素而扎实的飘了出来。

那时的五仁馅塞得瓷实,一口下去,能清晰地尝出冰糖坚硬的颗粒、青红丝略带韧劲的甜、还有核桃、瓜子、花生被碾碎后溢出的油脂香气。它们杂乱无章地、却又无比和谐地拥挤在一起。那时的甜,是浓烈的、纯粹的,像儿时无忧无虑的日头,明晃晃的,让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我总是掰成小块,一点点啃,最后连落在掌心里的芝麻和酥皮碎也仰头倒进嘴里,咂摸许久,嘴巴甜滋滋的,心里也是。

不知怎么,到了少年时,这月饼却失了颜色。或许是少年的心气向往着远方,只觉得这传统的味道过于朴实,甚至有些“落伍”,年轻的心将传统的“中秋”误读为“老派”,酥皮月饼的甜,似乎变得单调而直白。少年的世界很大,大到放眼望去数不尽的新鲜事物,少年的世界也很小,小到常觉孤单,容不下那一块象征团圆与传统的月饼。至于月饼所代表的明亮、团圆与甜腻,便于那个只喜欢黑白灰色的年纪,成了急于挣脱的桎梏。

而今,走在秋凉渐起的风里,路过街边早早挂起“月饼上市”的招牌,精美的蛋糕店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却再难寻见酥皮五仁的踪影。柜台里冰皮的、流心的、奶黄的、小龙虾的月饼成为畅销,我像隔着一层玻璃看戏般恍惚,转身却不知要去往何处。

思绪飘回儿时的老城,巷子里的那家小店破旧,没有干净的橱窗,只有生锈的铁门和手写的红纸招牌:“做月饼”“包汤圆”。那是可以自己拿着鸡蛋和油“打”蛋糕的地方,灯光黄澄澄的,像月亮,温暖又明亮。

这两日,同事带来了五仁月饼与大家分享。朦胧中,我重新打开了那方油纸。月饼还是老样子——熟悉的甜,却又久违。那方锃亮的油纸,照亮了坐在阳台上、小心翼翼捧着月饼的小小的自己。这甜,是时光熬煮出的稠厚糖浆,将散落的、泛黄的记忆碎片,牢牢地黏合在了一起,它甜得那样具体,那样丰富,那样有根有据,能回望到儿时寻常,也能将中秋团圆时的阖家举杯一一回放。

原来,月饼从未改变,就如天上那轮月亮。它静静地悬在夜空,将岁月的甜与咸都揉进了这一方油纸中。我看见姥姥眯着眼吃着青红丝的模样,听见姥爷掰开月饼时爽朗的笑声,感受到秋意微凉的午后,阳光透过木框纱窗落下的斑驳。

甜甜的糖浆凝结成心底柔软的琥珀,让人跨越过时光重逢,回到那个月亮特别明亮、岁月特别漫长,如五仁馅般五彩缤纷的,齐聚共享明月的人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