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脚步叩响诗意征途 ——致奔跑的自己
来源:水电六局 作者:于香艳 时间:2025-04-08 字体:[ ] 分享:

此刻提笔,窗外正是春意盎然。五年前的一个清晨,在美丽的鸭绿江畔,我亦是踏着这样的春光,第一次迈开脚步开始奔跑。那时的我,未曾想过这场奔跑会绵延成五年的诗行,更未料到,跑步会成为我与自我对话的一扇窗,让平凡的日子生出羽翼,在风中翩跹成歌。  

键盘敲击声、孩子的作业本、父母的牵挂、灶台上的烟火气织就了我生活的经纬。最初,我只是想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寻一方喘息之地。穿上跑鞋,踏上小区外的林荫道。起初的一公里,喘息如来自破旧的风箱,双腿似灌铅般沉重。耳机里流淌的钢琴声如清泉漫过嶙峋山石,忽然想起苏轼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原来脚步与音乐共振时,连疲惫都成了韵律。

从此,我与四季签下契约。春天在樱花纷飞中追逐晨光,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夏天汗水浸透衣衫时,默念“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秋天踏碎满地银杏,恍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冬天呵气成霜的清晨,感叹“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步履如诗,山河皆在脚下;心向自由,音乐做伴天涯。 

有人说,跑步是孤独者的狂欢。我却在奔跑中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从未觉得孤独。耳机里的旋律,让我在独行中与自己私语。

当《Victory》的史诗交响乐响起时,我冲刺的姿态如将军策马,每一步都踏碎“难于上青天”的畏难;当《卡农》的琴键轻跃时,我放缓呼吸,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浸润心田;儿子演唱的《小星星》,是我微笑前行的动力,饱含母亲与跑者的双重浪漫。  

音乐是时间的容器。某次雨中奔跑,雷声与肖邦的《雨滴前奏曲》交织,忽然顿悟: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变奏?快慢交替间,自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酣畅。  

五年间,我曾无数次与懒惰交锋。三伏天的正午,柏油路蒸腾热浪,我默诵着“宝剑锋从磨砺出”;零下十摄氏度的寒夜,路灯拉长孤影,我笑叹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生理期的清晨,我裹紧外套慢行,以“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与自己和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淬火成钢,磨砺皆为勋章。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奔跑生花,照亮人间烟火。

跑步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润物无声。我带动同事午后健步走,笑称“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家长会上,我分享“晨跑陪读法”,让孩子在奔跑中背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社区活动中,我参与“母亲节公益跑”,将里程数兑换成书籍捐赠山区,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儿子在他的运动手环上贴上便签:“妈妈是我的超级英雄!”这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心之所向,步履永不停歇。当我在晨曦中系紧鞋带时,是在书写“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意;当我在暮色中挥汗如雨时,是在绘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卷;当我穿越风雨依旧前行时,是在演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传奇。未来五年、十年……我愿继续以脚步作笔,以大地为卷,谱写更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因为奔跑从来都不只是运动,而是我对生命最炽热的告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