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电建基金公司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警示教育会上观看了《揭开腐败隐身衣》警示教育片,深刻剖析了唐一军夫妇精心编织的34家影子公司网络与数千万元权钱交易的黑幕,作为一名中央企业金融子企业的业务骨干,我深感震撼。这起以“一家两制”为典型特征的新型腐败案件,如同悬在金融从业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警示着我们:当权力与资本相遇,理想信念的堤坝一旦溃决,再精密的业务包装也掩盖不住权钱交易的腐臭。 一、穿透新型腐败伪装:金融权力的异化之殇 唐案展现的腐败路径对我们金融从业者具有解剖意义: “影子股东”的资本游戏:其妻宣敏洁通过代持人构建企业网络,将腐败行为伪装成市场投资。如某地产项目中,仅凭唐向主管部门“打招呼”获取土地指标,宣敏洁以零出资“股权退出”获利500万元。这种“权力批文+资本运作”的模式,恰是金融腐败的典型变种。 “低值高投”的利益输送:通过科技企业并购、原始股运作等金融手段,将450万股股权包装成投资行为,上市后套现超4000万元。当审批权与资本增值挂钩,监管规则便沦为腐败分子的提款机。 穿透性启示:作为公司的前台业务人员,我深刻意识到——项目尽调中的关联交易核查、估值定价,尤其民企合作等,都可能成为新型腐败的滋生缝隙。案件警示我们:金融创新的外衣下,必须时刻警惕权力寻租的癌细胞。 二、刀刃向内的三重反思:业务链条上的廉洁风险 唐一军的堕落轨迹,始于“三道防线”的全面崩塌: “信念之基瓦解”:通报指出其“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长期忽视党性锤炼,将“为人民服务”异化为“为商人服务”,在职务晋升中逐渐迷失政治方向。 “权力观念扭曲”:从地方要员到省部级领导,他视公权为私器,利用影响力干预司法、土地审批、企业上市,甚至插手干部选拔,彻底践踏“权为民所用”的底线。 “家风彻底溃败”:对配偶宣敏洁“失管失教”,纵容其利用身份经商敛财,夫妻合谋规避《领导干部配偶经商管理规定》,通过隐形持股、代持等隐蔽手段对抗组织监督。当家庭沦为腐败共同体,廉洁堤坝便再无寸土可守。 三、筑牢防线的实践路径:金融从业者的清风使命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央企金融人,个人认为要立下三道防线: 一是要淬炼政治品格,扎紧思想篱笆,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各项司规司纪对照学习,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全面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要规范业务操作,锁死权力笼子,严格遵守合规要求,确保按程序规矩办事;严格执行“业务隔离墙”制度,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三是要 净化从业生态,培育清廉家风,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拒绝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违规吃喝,杜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培育健康情趣,以读书运动替代奢靡消费,让清廉作风融入日常生活。 唐一军在法庭上“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忏悔,与其妻通过影子公司编织的亿元交易网形成残酷对比。这警示我们:金融腐败的本质,是理想信念在资本诱惑下的彻底缴械。身为服务“国之重器”的金融战士,当时刻谨记: 项目报告里的每个数据,都关系着国有资产安全; 合同协议中的每项条款,都承载着党的纪律要求; 业务招待中的每杯酒水,都考验着初心与定力。 通过本次学习教育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铁规矩”,党纪学习教育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的“必修课”。让我们以唐案为镜鉴,在金融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任务中,坚决守住“金融服务实业”的初心使命,既做专业精湛的业务尖兵,更当清风正气的忠诚卫士。唯有如此,方能在金融与权力交织的战场上永葆本色,让每笔投资、出资都成为浇灌实体经济的清泉,而非滋养腐败的温床!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