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照亮万家的平凡与不凡
来源:电建新能源公司 作者:刘文宇 时间:2025-09-15 字体:[ ] 分享:

五老峰,以五峰相连而得名,山间植被葱茏,绿意盎然,偶有几朵艳色小花点缀其间,在升压站向其远眺,时不时有鸟群飞过,山间大多时候宁静沉谧,行走其中,有心旷神怡之感。在电厂的生活也如同在山间行走,大多时候平静而充实。但也偶有突发情况,夏天的江西雨水频繁,雷暴和强对流天气多,这样的天气要是遇上设备抢修,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抢修会在什么时候突然降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只要有任务需要,每一位电厂员工都是随叫随到。

某个夏日,熟悉的手机铃声在深夜响起——“刘工,2号集电线路跳闸了,快到中控室来。”电话声音紧张、急促又焦灼,把我从尚未清醒的睡意中拽了出来。

我赶紧爬起来,套上工装就往中控室跑。雨下得很大,从宿舍到中控室就十几米远,裤腿却已经打湿了不少。

中控室内,班长姚震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上的故障信息,整个团队都已经投入到紧张的排查工作中。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日复一日的检修、运维,琐碎而重复,但正是这种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的坚守,构成了“匠心电厂”最坚实的精神底色。

在35kV开关室对2号集电线路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时,测试结果显示“线路接地”,这意味着不是普通的雷击保护动作,背后一定存在着更复杂的问题,亟待我们去排查和解决。

通过调取故障录波信息与保护动作数据,我们初步判断此次为低阻接地故障,线路上存在明确的接地异常。2号集电线路由架空段和地埋段混合组成,当前最关键的是确定故障发生在架空段落还是地埋段落。接下来,需逐段断开箱变之间的高压连接,采用分段绝缘测试方法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精准定位故障点。

于是,等到清晨,早班会结束后雨势渐小,我和同事老万做好安全措施后,就出发上山了。

五老峰的天气变化无常,我和老万刚到箱变就又下起瓢泼大雨,豆大的雨点落在眼前,视线有些许模糊,我和老万那身高1米8的大个子,挤在狭窄的箱变高压室内,连站都站不下,我在高压室最里头坐着,老万弓着腰站在最外头,我俩相互配合一人一把扳手,我拧螺母,他拧螺杆,一圈一圈,反反复复拆卸电缆。

3个小时,完成2号集电线路16个电缆终端头拆卸,时间已经来到中午,我们终于锁定了故障段——就在11号箱变到杆塔刀闸那段。“故障段已经确定,我们把11号箱变和杆塔刀闸电缆拆卸下来,电缆两端悬空再测一次,再确认一遍是电缆还是其他设备有故障”。下午3时,电缆拆下来了,我挨个测试电缆和箱变高压侧母排,终于找到问题——是11号箱变高压室内A相母排避雷器绝缘被击穿了,导致故障跳闸。

重新安装新避雷器后,故障处理完成,还需要恢复拆卸过的箱变和杆塔刀闸电缆。我们仿佛是一条穿梭在山水之间的“泥鳅”,踏上了举步维艰的“下坡山路”,这条道路被雨水冲刷得泥泞不堪,行走起来异常困难,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老万往前走。

时针已经指向晚上8时。拆电缆容易,装电缆难,箱变里“手臂粗”的电缆又重又沉,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安装极其困难。“1、2、3”我和老万喊口号一起发力。等到最后一个电缆接头紧固好,高压室卫生清扫完毕,绝缘摇表指针稳稳指在合格区间。我们到达安全区域后,对讲机里传来送电成功的消息,终于为我们这场风雨里的抢修画上了一个句号。

回到中控室,38台风机的运行数据在屏幕上跳动。看到彼此湿透的一身,老万催促我回去换衣服,他边走边说:“现在风速大,2号集电线路每停1小时就要损失2万度电,同时我们电站在江西省电网中心端,承载着江西省电网迎峰度夏保供电的任务,所以,虽然下雨条件是糟糕了点,但我们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我点点头,心里有些感慨。“五心电厂”这个词,从我刚进公司起就不断听到,早已深深印在脑海里。还记得2022年年底,我到寻乌项山风电场不到两个月,那时候大家经常坐在一起,一条一条地学习“五心电厂”的创建标准,一字一句地对照落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深夜抢修,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看似枯燥却又至关重要的操作,我才渐渐明白:所谓“匠心”,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藏在我们日复一日的认真和坚守里。爱岗敬业、踏实工作,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能够做好每一件事的根基,也是“五心电厂”真正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