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盏灯为你而亮
来源:江西水电 作者:叶联华 时间:2025-07-02 字体:[ ] 分享:

“在人间,灯火是不会灭的……”

巴金说灯火不灭,希望永恒。由此,我忽然想起兄弟几个离家求学工作后,母亲便叫人在门廊里安装了一盏灯,夜幕降临便会点亮。她常说:“灯是家的眼睛,总在等着你们归来。”此刻方觉,有人等你回家是多么美好,被人惦记更是人生一大幸福。

张阿姨曾是高中老师,退休后每年到高考查分、填报志愿的时候,她每天会在居委会借用一张桌椅,主动当起“志愿填报顾问”。那些日子,她身边挤满焦虑的家长和迷茫的孩子。她戴着老花镜,用红笔在厚厚的报考指南上圈圈画画,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个家庭分析院校、讲解专业。

对那些高考学子而言,张阿姨更是他们心中亮起的那盏明灯,她凭借自己的经验,为他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她点亮的不仅是孩子们对未来的希望,更是一个个家庭的期盼。在她的帮助下,孩子们勇敢地憧憬未来,规划人生,点燃心中的梦想。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南昌求学时周末住在向塘。有一天深夜回家,有些好奇隔壁邻居胡叔杂货小店门口新安装了一盏灯。次日胡叔告诉我,门前有十余级台阶,没灯光的话,那些深夜下班、赶火车的人看不清易摔倒。从此,每天夜里即便店铺早已打烊,但那抹暖黄的灯光依旧固执地守在黑暗中投下温柔的光晕,为来往的行人而亮着。

喧嚣的凡尘,胡叔在暗夜间留下那盏灯的善举,与十多年后央视公益广告里那句“善待无迹,留一盏灯温暖他人”不谋而合,原来善意真的可以化作灯火,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流淌,温暖着每一个途经的灵魂,驱散他们的劳累,烦恼,点亮他们前行的路。

1998年冬天,在广东梅州五华进行兴揭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时,有次我下班后,去学校给资助的学生送字典、练习本。夜色来得快,小学仅有的三个老师,正忙着打火把送学生回家,远远看去那些火把像撒在山顶的星星。老师说:“这些孩子天天要走半小时的山路回家,我得让他们看见山外有光……”我恍然大悟,老师点燃的是一盏让生命不会迷失方向的心灯。于老师来说,有他在,灯就永远会亮着。对学生来说,因有老师,更能守住心中那份向往山外的光。

“眼里有光,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心中有爱,可以温柔岁月,也可不负相遇。”小区有个业主群群主惜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谁家的车窗没关”“谁家小孩电话手表丢了”“某某车牌的车灯还亮着”“哪家小孩与大人走失,现在门岗值班室”“今天小区有师傅在小广场义务理发”……退休在家的惜缘,几年如一日,一有空就会在小区转圈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发一张照片在群里,呼吁业主对接处置、解决。

在新闻中心上班期间,常有员工来请教通讯稿撰写、宣传图片拍摄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不少年轻员工因喜爱文学,却苦于难创作出好的作品,亦常来与我探讨创作事宜。我会立即放下手头上的事,倾听他们讲述自己写作的经历和遇到的问题,然后帮他们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并结合自己的文稿及写作经验,引导他们找到相应的主题、主线,还会在写作立意、创作风格等方面提出好的建议。我还会主动加上他们的微信,方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及时交流心得。

其实,除了有相同爱好的缘故,我更愿意点亮那盏“心灯”,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照亮别人温暖自己,应该是这人世间最动人的光景,大家彼此照亮,互为归途。

无论生活在什么城镇、乡村,那些散落在时光褶皱里的“灯火”,何尝不是生命给予我们的馈赠?当我们在人海中感到孤独、在跋涉中失去方向,不妨停下脚步抬头看看,陌生人的微笑、家人的问候、朋友的鼓励……都能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

灯火长明处,人间有归期。无论你在哪,总有一盏灯因你点亮。它或许是家人那盏永远为你留着的灯,温暖你的归途。或许是陌生人给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照亮你前行的道路。或许是你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信念与坚持,在黑暗中为你指引方向……用心去感受生活,属于你的那盏灯总会亮起,引导自己找到心灵的归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