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环境报》:中国电建:科技蓝绘就生态绿——电建方案助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2-06-06 字体:[ ]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加大技术、政策、管理创新力度。“创新”,已成为下一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词之一。

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领者,中国电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依托自身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实践,广泛开展科技攻关,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智慧赋能流域管理

天气好的时候,去清溪河散散步,周末带孩子认一认翩跹的水鸟,是张女士近年来养成的新爱好。

清溪河,这条石马河的支流,从2019年开始,水质逐渐清澈,鱼鸟回归,随后建成的碧道,更是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问渠那得清如许?变化开始于2019年初,东莞市引进大型央企中国电建,以EPC+O模式快速推进石马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石马河流经东莞市7镇,流域面积601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流域内有干支流河涌107条,村(社区)112个,常住人口约151万人,约占全市的1/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1/5。

2019年前,石马河国控旗岭断面水质仍为劣V类,部分河涌处于黑臭状态,部分干支流河段防洪能力不足。在城市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快速、有效、系统地治理迫在眉睫。

中国电建组织万人治水大军,整合旗下优势技术资源、设计资源、施工资源、管理资源,在莞邑大地上持续奋战,终于让这条世纪之初被人戏称为“乌龙江”的石马河鹭飞鱼游,重现岭南水韵风光。

在这座以电子信息产业闻名全球的城市,电建人也在细致入微的工程措施之上,用信息化技术为这条数十公里的河流织就数据之网——流域一体化管控平台。以“互联网+现代水利”的新思维,采用GIS、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以完善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共享交换各部门、各流域机构已有涉水系统信息,建立全面满足流域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的全方位感知网络;通过三维GIS、水文水质分析、水文水动力模型的耦合,实现从工程建设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开发人员介绍,通过这套系统,“能够实现对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的智能监控与管理、闸站群联合调度、水环境信息公开,并提升流域智能预警、应急处置能力,适应新时代流域强监管要求,实现水质达标和长效保持,促进流域长治久清”。

 百里石马丹青卷,一江三水润莞邑。在电建人手中,科技蓝注入生态绿,成为新时代治水事业的电建实践、东莞样本。

“黑”科技制服黑臭水

书中曾这样描写茅洲河:这条养育了深圳原居民的母亲河,自20世纪80年代起,它成为中国最早开放区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天然“受纳场”。经过近40年的无度索取,这条母亲河日渐失去了健康和容颜,直至消失任何生命迹象,在沉默和绝望中,进入了可怕的死亡沉睡期。

2016年初,当中国电建肩负着深圳人民的殷切嘱托,来到茅洲河,启动全流域综合整治时,他们面临的是污水收纳系统缺失、河道底泥污染严重、河流自净能力丧失、水资源短缺、感潮河段水动力条件弱等多重问题交织的复杂局面。

如何破局?

电建人分别从外源与内源两大方向入手。所谓外源,就是通过地表径流、管网、直排等多种途径进入到河流水体的污染物。对此,电建人拿出的方案是全面雨污分流和沿河截污,确保污水应收尽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而底泥,就是河流内源污染的“罪魁祸首”。茅洲河中,积累了几十年的河道污染底泥,总量达400多万立方米,且污染程度不一,成分十分复杂。在实现雨污分流、严控入河污染物的基础上,迅速清除严重污染的黑臭底泥,避免水体改善后再被底泥中蓄积的高浓度污染物污染、形成反复、大幅延长工程见效时间和影响治理效果,是茅洲河治理的关键之一,也是治本之举。

在大量取样、试验、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中国电建创造性提出了污染底泥工业化处理技术,形成专利矩阵,在茅洲河畔,建成“世界最大的工业化污染底泥处理厂”,月处理污染底泥15万立方米,有效实现了污染底泥处理“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彻底解决了污染底泥处置的世界性难题。该系统技术重视前置预处理,在实现污淤泥逐级分离减量化、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再生,直接在茅洲河综合整治中加以利用,多余部分还可供应社会消纳,不仅大大降低后期处置的技术难度,还大幅减少了处置量,实现变废为宝,取之于河、用之于河。

2020年6月24日下午3时,GPS仪上最后一个数据导出,标志着自2016年3月28至2020年6月23日,工期历时51个月的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全面完工。

10月10日,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点赞以茅洲河为代表的深圳治水工作。

12月23日,深圳市召开2020年深圳质量大会,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实施的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荣获本次市长质量奖银奖,是本次20个获奖单位(项目)中唯一生态类奖项,也是深圳市市长质量奖首个生态类奖项。

2022年2月,生态环境部公布首次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治理一新的茅洲河成功入选提名案例。这条曾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的深莞母亲河,如今在电建人的手中,实现了华丽蝶变。

焦桐下的期盼

河南,兰考。这里是泡桐之乡,焦裕禄曾在这里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防风固沙,形成的“焦裕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正如“焦桐”一般,指引后来者奋勇前进。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下,兰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及畜禽养殖业规模逐年扩大,与此同时,能源需求也不断增长。

一边是与日俱增的能源缺口,一边是散落的秸秆、粪污,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还清洁美丽的环境于人民,又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呢?

答案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而兰考县是典型农业县,农林废弃物、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较为丰富,资源禀赋较为丰富。

2018年7月,兰考县成为国家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当年,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与兰考县人民政府签订《农村能源革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在兰考投资建设生物质制气项目。

生物质天然气项目要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必须要提升生物质降解效率,同时减少能源、材料损耗,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为此,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立足兰考区位特色,深入开展研发、实验,最终确定以畜禽粪污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原料预处理+混合厌氧发酵(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变压吸附提纯(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主体工艺。

混合厌氧发酵工艺解决了传统发酵方式水力停留时间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不充分、生物质降解效率低的问题。变压吸附工艺通过碳分子筛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对二氧化碳选择性吸附,达到甲烷的富集,攻克了常规提纯技术运行压力高、能耗高、耗材更换频率高的难题。

2021年12月20日,兰考生物天然气项目产出的天然气成功并网,成品天然气中甲烷的含量达到97.57%,各项指标均超过一类天然气的指标要求。原本头疼的秸秆、粪污,摇身一变,成为冬日里温暖的蓝色火焰;制气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沼渣和沼液制备成有机肥,又可用于生态农业——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之路开始加速运转。

中国电建的企业标志,正是由红、蓝两色构成。红色的激情与活力,蓝色的科技与引领,蕴含着企业的美好愿景。而今天,电建人把蓬勃的科技蓝注入祖国大地、大江南北,凭借时代之笔,绘就了属于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共建一个清洁美丽世界。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980638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