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大动脉”里涌动的“小细胞”
——记中国电建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建设者
来源:水电五局 作者:黄丽丽 时间:2022-01-12 字体:[ ]

站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一条巨龙身躯宽广、色泽洁白,仿佛正欲腾空而去!这就是刚刚受到CCTV13、人民网、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聚焦的大溪河特大桥,谁能想到,在今年3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祖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大动脉”,那么每个为之辛勤建设的施工人员则是“大动脉”里的“小细胞”,无数默默无闻的“小细胞”夜以继日地工作,保证着“大动脉”从建设到正常运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小细胞”的辛勤工作,才创造了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在渝湘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场就有这样一群甘愿奉献的“小细胞”,他们扎根深山,默默为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发光发热。

“红细胞”:基建有我

凌晨5点30分,香树岭隧道报检通过了,负责隧道施工管理的苏童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了隧道,别看苏童只是刚毕业一年的新员工,一毕业就深入施工现场的他参与了从项目临建设施建设到香树岭隧道开挖施工至今,也算见证了项目的成长,应对这样的工作场景已经不止一次了。

时间倒回夜里0点30分……

正在夜间巡检的苏童发现由于隧道施工刚刚调整了衬砌类型,支护班未及时进行调整,造成锚杆类型、长度及间距错误。

“大家先把手上的活儿停了”,只见苏童立马掏出对讲机呼叫负责隧道内支护的班组长及施工方技术人员,一起商讨解决措施。

经过施工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确定了锚杆类型、长度及间距,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现场技术交底,对出现的问题返工,整整一夜苏童都陪着支护班的工人兄弟们返工,等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验收,通过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苏童说到通常情况下日常施工报检工作时间不需要这么长,大概都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这样长时间的施工报检只是个例,辛苦是肯定辛苦的,但大家也都是为了隧道施工能够安全顺利推进,保质保量的把基础工作做扎实。

苏童正如成千上万个奋战在高速建设一线的红细胞,红细胞虽小,但能量不小;红细胞是个体,凝聚在一起就是团体。它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安全保障能量,为高速公路“大动脉”基础建设源源不断地“供氧”,正是因为有他们,基础建设工作才有保障。

“白细胞”:安全有我

“大家排好队,别插队,每个人都要给安全帽安装芯片”。

只见安全部负责人李君正一边忙着用手持设备采集产业工人的身份信息,一边给大家大声吆喝道。别看李君日常不善言辞,但是对于工作那可是具备百分百的热情和耐心,作为一名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安全管理岗10多年的老员工,李君具备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在项目部前期策划拟引进这项技术的时候,他可是第一个举双手同意的人。

听说要给安全帽安装芯片,只见产业工人又好奇又兴奋,然后纷纷提问安这个有啥用啊。

李君给大家耐心讲解到,这种“芯”安全帽的作用在于提供精准的定位及记录活动轨迹的功能。同时当产业工人靠近危险区域时,就会听到语音警示。如果工人长期滞留在某个位置,也会被及时发现,“芯”安全帽具备的一键呼救功能,在发生意外情况时紧急按下,班组长和项目部能在三四秒内接到求救信息,有利于帮助受困人员及时得到精准定位救援。产业工人一听这么高科技,可以为自己的安全多一份保障更加迫不及待了。

渝湘复线高速项目处于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线路全长5.21公里,不仅存在桥梁施工中的高空作业风险,又有高填深挖路基施工及高边坡的不稳定风险,还有特长隧道开挖坍塌风险,安全管理难度较大。给产业工人配发这种集多种智能化功能为一体的“芯”安全帽,极大改善了人员流动性及现场安全的管理难题。为了确保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背后就有无数个像李君一样默默奉献的“白细胞”,乔噬侵入“大动脉”建设中的有毒、有害危险因素,为高速公路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血小板”:质量技术有我

一看时间才早上6点半,“走,老刘,上工地”一大早,只见项目副总工程师罗耕耘,行色匆匆准备前往工地。

来到大溪河特大桥主墩施工现场,由于主墩建设高度103.5米,导致在施工过程中超长、超重主筋安装困难,人工安装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确保大溪河特大桥主墩封顶的节点施工任务目标按期完成,面对如此复杂的施工技术难题可把项目技术负责人头疼坏了。虽然罗耕耘已经负责一线项目建设技术管理10年有余,但是建设桥梁百米级的主墩还是第一次,加上桥墩所处地形地势复杂险峻,作为技术骨干,面对质量技术与施工节点的双重压力,他并没有被困难吓跑,而是迎难而上,趁势追击,带头与项目技术人员多次沟通、研究探讨,设计发明了一种钢筋快速安装装置,这种装置能够一次安装多根9米长度的钢筋的装置投入施工生产,相对于传统的人工4.5米一节的安装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也保障了施工人员安全。从技术方案探讨到施工现场落地交底实施,这期间项目工程技术团队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在日常工程中,罗耕耘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技术管理岗位上辛勤耕耘,对自己与项目技术管理团队高标准严要求,“完美”是他时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他也时常调侃自己,做事情就要做到极致,他自己才能满意,搞技术工作的都是这副“德行”。

刚解决完桥墩技术问题,紧接着质量问题随之而来,罗耕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承建桥梁的桥墩外观质量欠缺,最终在经过多方试验测试后,桥墩外观采用清水混凝土外加剂及施工工艺,配合专用脱模剂施工,使墩柱外观质量较高的水准。在建设过程中对桥梁垂直度的控制,也是提前安排部署,按照全面监控模式设专人进行管理,在保证进度的同时,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高速公路“大动脉”的建设过程中,就有无数个像罗耕耘一样的“血小板”在维持“大动脉”的内部质量完整,为确保高速公路“大动脉”建成通车提供终身的技术质量保障。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项目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大动脉”之一,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小细胞”的团结协作,才有了喜人的工程建设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这群“小细胞”将继续日夜坚守,各司其职发挥好各自的“功能”,力争早日建成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经济发展“大动脉”,带动沿线经济发展,造福沿线区域人民。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