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助力“十四运” 建设大美西安
——水电十五局易俗文化街区项目正式开门迎客
来源:水电十五局 作者:贺小平 李富强 摄影:黄文英 时间:2021-09-15 字体:[ ]

行走在前往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路上,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早已撤去围挡的东大街蓦然有了一种时尚的高级感。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整洁的商业广场、斗拱飞檐的传统戏台、古朴厚重的新华书店,时尚亮丽的老字号街区,还有从墙内不时传来的丝竹之声……随着十四运会开幕式的时间渐渐临近,由水电十五局承建的西安易俗文化街区有机更新项目正式开门迎客,沉寂许久的西安古城又一次给人们带来新的期待。

西安易俗文化街区有机更新项目位于西安市核心区——钟楼附近,东至案板街,西至北大街,南至东大街,北至西一路,是水电十五局为陕西打造的展示文化魅力的城市文化新窗口。项目总占地约87亩,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地上约3.9万平方米平方米,地下约3万平方米)。这不仅是西安市迎接十四运盛会、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之必然。

整个街区以易俗社为名无可厚非,百年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易俗社是秦腔文化的特有品牌,也是西安乃至陕西的文化名片。悠悠秦腔,既承接着三秦大地沐浴改革发展的时代春风,也激发了三千八万秦人追赶超越的豪情壮志。

以西安易俗社剧场为代表的易俗文化,经历百年岁月沧桑,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典遗产。项目街区内有着三座近现代文物保护大咖:易俗社剧场、钟楼邮局和西安新华书店钟楼店,可以称得上西安的头部文旅街区。依托已有109年历史的秦腔剧社易俗社,水电十五局通过改造、新建博物馆、戏台、街巷、广场等活动、展示空间,历时一年多,全国首个戏曲文化街区得以崭新姿态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按照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水电十五局主要围绕易俗社、三意社两大百年剧社“大IP”,以古城规制“街、坊、巷、院”为基础,以“秦腔之心”作为思路,延续老街肌理,采取色同形异、新旧交融的设计手法,打造以易俗社为中心,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协调为重点,融合秦腔艺术展演、中外戏剧交流、博物馆展示、戏曲教育传承、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使其成为发扬秦腔艺术、展示古都魅力的城市新名片。

文化赋能,西安这座的城市文化更厚重、更浓郁。水电十五局始终秉持“将保护传统文化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绿色新发展理念,整合易俗社剧院、钟楼邮局办公楼、钟楼新华书店旧址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荟萃城市印记,充分发挥历史品牌价值,为凸显易俗社“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金字招牌不断贡献电建智慧和电建力量,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以“秦腔文化”为灵魂的浸入场景式文化街区。

在2020年2月份进场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地理位置、用地范围和交工日期受限等实际困难,水电十五局这支铁军劲旅毫不畏惧。项目管理团队在水电十五局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岗”,这群电建将士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克服场区狭小等现场不利因素,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成功破解了易俗文化街区项目的一道道技术和管理难题,为中国电建全力以赴建设大美西安发挥中坚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水电十五局易俗文化街区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发扬“自强不息 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秉承“绣功”和“匠心”初心,抓细节、攻难点,精细管理促提升,披星戴月筑钢骨砼身,“精雕细琢”城市颜值提升,为弘扬古都历史传统文化和服务陕西社会发展尽心竭力,同时,为陕西承办“十四运”圆满成功贡献电建力量。

“十四运”召开期间,西安易俗文化街区有机更新项目将为广大西安市民、外地游客及十四运会运动员,提供一场更加直观的文化和饮食的“饕鬄盛宴”,充分展示戏曲“活化石”秦腔艺术的文化魅力,展示西安饮食老字号品牌文化。更多本地和远道而来的人将在秦腔艺术博物馆、钟楼书店、西安饭庄、西安烤鸭店、五一饭店、白云章……等热门地点打卡,感受其中最为本质和纯粹的文化,实现内心情感的释放。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