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从3公里到5公里
来源:水电四局 作者: 薛超 时间:2020-04-08 字体:[ ]

“你们项目上的陈兴齐真的还可以,这小伙子能吃苦,项目建设初期,车辆紧张,他每天步行来回工地;也勤奋,学习特别认真,基础扎实。”第一次深入地了解陈兴齐,是从施工队邹老板嘴里得知的。

邹老板继续说到:“现在年轻人吃苦不比以前了,但是陈兴齐这小伙子还真不一样,好好培养的话,将来绝对可以。”

我们赶到豹子冲1号梁场的时候,陈兴齐正在例行每日一次的检查,满脸汗迹,胳膊上套着黑色的遮阳袖,手里拿着被摩挲得发黄、泛起毛边的图纸,鞋上沾满泥土,带着安全帽在9月份沐浴着20多度的“日光浴”。

云南紫外线很强,晒的人能脱一层皮。个旧市从5月份开始进入高温天气,温度达到30°以上。他带着安全帽顶着太阳奔走,安全帽的内衬被汗水和泥土浸的发黑,一星期就要洗两三次。

他是典型的贵州人,黝黑精悍,走起山路来健步如飞。

“从我开始上学的时候,便开始了2小时的求学山路,并且走了18年了”,陈兴齐笑着说道:“有句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18年的求学路让我受益无穷,最起码现在走山路没几个人比我快嘛。”

为了节约时间,他带着我们抄小道走完了三座桥路程,大约3公里的山路。

小道从正在施工的便道、树木丛生的山林穿插而过,路面有些泥泞,因为昨天的一场雨,红泥、石块凸起。

走了一会儿,面前突然横起了一座T梁,因为没有搭好架子,很难攀爬过去。同行的我正准备找其他的路,他却手脚麻利的抓着T梁上的钢筋,踩着地上的废弃料一跃而过,身姿矫健。

我们犹豫,他建议说:“走这里近,沿着其他的平坦大道走要浪费一两个小时呢。”这是我的“战场”,所以,这里我了如指掌。

现今,三座桥之间的施工便道已见雏形,走起来还算顺畅。可是最初的时候,这里除了山,就是杂生高大的丛林,尤其在松树垴附近,因为地理原因,连信号都没有。他从农民工那里听说,树林里见过一条蛇,十几米长,有胳膊粗。

为了省时间,为了查看工地方便,这短短3公里的山路是他曾从老农的嘴里探听后,在复杂的山林里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

这条路他从去年的7月份便开始走,除了回项目开会,一个月将近20多天住在工地上,一年来回这条山路差不多720多公里。

陈兴齐是2018年来的项目,同时期来的还有好几个人。

“为什么选择了陈兴齐?”

带班队长陈健说道:“他曾经在这里实习过,那时候就知道这个小伙子能吃苦,当时就想着如果他能分到这里,我一定要把他调到桥上来。”

从2018年7月份开始,陈兴齐便成为了桥梁上第三位管理员;2019年9月份,其中一人工作调动,如今桥梁上只剩两名管理员,陈兴齐也开始接管了全线9座桥的技术管理,长约5公里。

“推进度、查质量、严安全、核材料、节成本,桥梁管理员要坚持‘一岗双责’制,将所有的责任都担起来”,陈兴齐说道。

陈兴齐拿着泛黄的图纸册每天在桥梁上穿梭而过,或在民工间走走停停,指导着工人,纠正着他们的偏离措施,娴熟而干练。

但,他并不是桥梁专业毕业,而是学的水环境治理。为了能不断提高桥梁知识和管理水平,从接手工作开始,他的夜晚就开始伴着桥梁书籍和灯光就寝。《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等桥梁书籍在桌上排列的整整齐齐。

泛黄的书籍、中间折起的书页、字间留的备注和横线,到处保留着陈兴齐一步步成长的痕迹。

“更专业的比如结构受力分析计算等还比较薄弱,之后主要是攻读这部分了。”陈兴齐解释说。

勤奋、坚韧、不屈、乐观,像他一样的90后的青年用汗水和青春再次刷新了社会对他们的认知,扛起了复工抗疫的大旗。

疫情期间,前方,那些平时还单纯的像孩子的90后穿上防护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抗战在了一线;后方,这些刚从大学出来不久的青年,拿起图纸,徒步沿着前辈的脚印继续前行。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