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城央“绿芯”澎湃启能
——银江水电站提前一年投产发电建设纪实
来源:水电五局 作者:黄山珊 时间:2025-01-06 字体:[ ] 分享:

新春的微风轻柔地拂过,带来的不仅是新年的气息,更有那振奋人心的消息——银江水电站提前一年实现投产发电,如同一声激昂的号角,奏响了能源变革的强音,这座城央“绿芯”正式澎湃启能,为这片大地注入了全新活力,也为更广阔的天地勾勒出一幅清洁能源的壮美画卷。攀枝花城央的银江水电站宛如一颗在历史与未来交汇处熠熠生辉的希望之星,此刻正绽放出璀璨光芒。这光芒穿透岁月的帷幕,照亮了水电五局建设者们三年来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壮丽征程,也温暖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心灵。

银江水电站,坐落于金沙江干流中游末端的攀枝花河段上,坝址位于距雅砻江河口3.6公里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主城区,上接金沙水电站,下衔乌东德水电站。作为金沙江中游“一库十级”规划的最末一级水电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落实“双碳”战略、服务能源转型的绿色工程、生态工程;作为全国唯一在城市中心建设的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9万千瓦,配置有6台单机容量6.5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在同类型机组中属亚洲最大,转轮直径7.95米,位居世界第一,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大国重器。预计到2025年底,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为国家电网输送近1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130余万吨,持续为山河添彩,为民生赋能。

城央启碇:破基建险阻,启绿能新程

在祖国西南的山水之间,银江水电站醒目地镶嵌在四川省与攀枝花市的重点项目蓝图之上。三年前,怀揣着对清洁能源的炽热憧憬与对地方发展的深沉责任,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毅然踏上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江畔热土,担当起电站主体工程土建施工及金属结构安装的核心主力。彼时,江风携着荒野的气息,轻拂过这片等待重塑的土地,似在低语着未来的艰辛,却也在建设者们的眼中点燃了坚毅的火焰。“咱来到这儿,就是要在这山水之间闯出一条光明大道,给攀枝花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一位面庞青涩却目光坚毅的年轻建设者,望着眼前的荒芜,掷地有声地说道

建设伊始,困难便如汹涌的潮水般接踵而至,无情地冲击着工程的推进。雨季的粉质粘土瞬间化为“泥沼”,无情地“吞噬”着施工器械。“这可咋整?机器都快被陷住啦!”

工人们满脸焦急,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他们的脸上,但手中的铁锹和机械操作杆却一刻也不停歇,每一次挖掘都倾注着他们全身的力气,仿佛在与这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与此同时,疫情阴霾突如其来,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阻,施工现场空间局促逼仄,材料转运举步维艰,重重困难如同巍峨高山横亘眼前,阻挡着工程前进的步伐……然而,面对如此困境,水电五局的建设者们毫不畏惧、主动寻求破局之道,向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发起强攻。他们迅速汇聚各方智慧,一场场热烈的施工方案研讨如火如荼地展开。

“厂房分层、分块的设计必须得重新优化,不然这进度根本赶不上计划!”总工程师神情严肃地说道。

“对,要紧密结合这复杂的地形和实时进度,咱们得想办法另辟蹊径,降低门机施工负荷,确保工程强度和进度不受影响。”另一位技术骨干紧接着补充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的火花在热烈的交流中不断碰撞、迸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经过多次深入研讨和反复论证,他们终于成功推动了厂房设计方案的优化,为施工进度的加快找到了关键突破口。同时,凭借着对地形的敏锐洞察,建设者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填筑道路;采用布料机入仓的方法,成功降低了门机施工负荷,使得工程在艰难险阻中稳步前行。先后攻克了“30米深厚粉质粘土覆盖层开挖、多条地质断层穿过坝体建基面、超高难度的导流明渠截流”这横亘在前的三大难关,创造了粉质粘土月开挖30.6万立方,混凝土月浇筑5.3万立方的施工纪录,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在这三年的时光里,一个个关键节点串联起建设者们奋斗的光辉历程:

2021年12月16日,大江截流的历史性时刻,江水奔腾咆哮,如万马奔腾,似要冲破一切阻碍。建设者们屹立在寒风之中,身姿挺拔如松,指挥着大型机械将巨石如炮弹般投入江中。巨石坠入江中,激起千层巨浪,江水在人类的智慧与力量面前渐渐收敛了它的狂躁,迈出了工程建设坚实的第一步。

2022年5月21日,二期围堰提前10天完成填筑,工人们满脸疲惫却难掩兴奋之情。“咱这速度,可真是没话说!后续施工肯定能顺风顺水啦!”

2022年11月5日,大坝首仓混凝土提前30天完成浇筑,那一刻,工地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如同胜利的号角在江面上久久回荡。

2024年4月20日,1号机组安装作业面提前10天移交,2号机组安装作业面更是提前100天完成移交,建设者们争分夺秒,与时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赛跑。

2023年11月29日,首扇尾水事故检修门提前半年安装,安全负责人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这可筑牢了安全防线,心里踏实多了,后续施工就更有保障啦!”

2024年10月22日,大坝主体工程全线浇筑到顶,巍峨的大坝屹立江畔。

2024年11月18日,导流明渠成功截流,这是一场与时间和水流的惊心动魄的较量。建设者们在紧张的氛围中精准投放每一块石料,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超高难度截流难题。

2024年12月16日,三期围堰按期施工完成,稳步推进工程收尾工作。“快收尾了,大家再加把劲!胜利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2024年12月22日,顺利下闸蓄水,积蓄起磅礴的能量,仿佛是在为这片土地储存无尽的希望与动力。“这能量,将照亮“英雄之城”的未来,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繁荣!”

智守安澜:擎科技火炬,铸安全堡垒

在安全管理的领域,项目部始终将“安全生产是底线、红线,更是生命线”的理念铭刻于心,如守护生命的灯塔,照亮着每一个施工角落。施工现场,各类特种设备林立,伴随着的是极高的安全风险。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建设者们勇挑重担,毅然投身科技创新的浪潮之中,成功应用门机、塔机群防碰撞系统以及智能巡检系统,匠心独运地打造出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化工地”。曾经被工友们称之为“安全哨兵”的安环人,承担着全项目的安全隐患排查、教育培训、环境保护监督以及各种突发任务,穿梭在钢筋混凝土之中,用一双“铁脚板”和一对“鹰眼”,守护着水电站建设的安全。如今“智慧工地”的应用,让小小班组织就起了一张密实、牢固的工程施工“安全网”,更是确保了将项目建设成为安全工程、绿色工程、示范工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良心工程、放心工程、品质工程的愿景。

项目部借助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打破了传统空间管理的局限,让每一台设备的位置都清晰可见。“有了这个高科技玩意儿,设备在哪一目了然,管理起来方便多了,就像给咱长了一双千里眼!”一位管理人员笑着说道,眼中满是对新技术的赞叹与欣喜。依托先进的识别抓拍技术,施工现场安装上了无数双“慧眼”,时刻洞察着每一个细微之处,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二者相辅相成,为每一台设备都植入了一颗“智慧大脑”,使其摇身一变成为智能终端,从而得以对设备运行状态与人员操作流程进行无死角、全天候的实时监控。无论是设备的起吊高度、运行轨迹,还是操作人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指令,都尽在掌握之中。一旦系统捕捉到潜在的碰撞风险,或是识别出人员的违章操作行为,即刻便会触发预警机制。“滴滴滴…… 注意,有碰撞风险!请立即停止操作!”警报声响起的同时,预警信息会以闪电般的速度,通过无线传输反馈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端,确保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知晓现场状况,及时下达纠正指令,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为建设者们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不仅如此,项目部严格落实安全包保责任制,精细拆解安全责任,层层压实,使之精准覆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身上。从清晨班前会上细致入微的安全教育,到施工现场全面深入的隐患排查;从设备定期精心的维护保养,再到各项安全措施不折不扣的执行落地,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构建起一道严密的安全防护网,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让安全成为工程建设最坚实的底色,默默守护着每一个建设者的生命安全。

质铸丰碑:秉匠心精研,琢水电精品

质量管控更是工程的核心生命线。项目部自始至终坚持高标准,搭建起一套严密且周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守护着工程的品质。

从原材料采购的源头发力,质检员们如同严谨的卫士,对每一批次原材料都进行细致核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只为确保其质量契合上乘标准。“这批原材料的质量关乎整个工程的品质,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质检员神情专注地说道。

施工工艺上,建设者们精雕细琢,于细微处见真章,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他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智能钢筋下料系统的引入,为钢筋加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精准追踪钢筋从入库、库存盘点,到下料、生产、出库的全程,如同为钢筋的生命历程绘制了一幅清晰的地图。“这智能系统简直太神奇了,边角料少了,利用率高了,加工出来的钢筋质量杠杠的,真是帮了大忙了!” 钢筋工师傅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混凝土浇筑时,建设者们严格把控配合比与振捣环节,每一次配料都精确无误,每一次振捣都恰到好处,仿佛在进行一场精细的艺术创作。模板拼接、加固的检查一丝不苟,他们用敏锐的目光审视着每一条缝隙、每一个连接点,确保漏浆、变形等隐患无处遁形。作为公司技能人才的“练兵场”,项目部一直高度重视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月”、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火热开展,在一次次的切磋交流中,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如春笋拔节般不断提升,标准化作业渐入佳境。

在建设者们的精心雕琢下,厂房建设成效斐然,渗水近乎绝迹,外观平整光洁、线条利落,仿若一件悉心打磨的艺术品,散发着建设者们对品质的执着光芒,见证着他们对卓越的不懈追求

在这三年时光里,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185万立方米、基础处理4.5万米、混凝土浇筑83万立方米、钢筋制安2.95万吨、金属结构安装1.2万吨……这些数字,不再是冰冷的统计数据,而是建设者们用汗水和心血书写的壮丽诗篇,是他们奋斗的闪耀勋章,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坚韧不拔的努力。

城景先锋:聚党建合力,引生态新途

在银江水电站的建设历程中,“城景先锋”党建品牌宛如熠熠生辉的北极星,在生态与工程交织的浩瀚星空中,坚定而明亮地指引着前行的方向。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成为了建设者们践行初心与使命的闪耀舞台。党员干部们在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总是冲锋在前,如英勇的先锋,带领着队伍勇往直前。大坝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安装、导流明渠截流等重要节点,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战斗的号角,激励着每一个建设者。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成为了生动而鲜活的实践。施工场地布置充分考虑环保需求,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扰动。施工现场采用了太阳能、空气能、封闭降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17项绿色施工措施。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夜间施工道路,空气能热水器为员工提供了生活热水,封闭降水技术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工程建设增添了一抹抹绿色光彩。

建设者们在生态保护之路上笃定前行。他们与当地社区携手并肩,在金沙江畔种下了一片片葱郁的树林,这些树木茁壮成长,如同绿色的卫士构建起坚固的屏障,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让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披上了一件生机盎然的绿衣。而在鱼类生态的守护上,项目部更是倾尽心力。他们精心打造了约1003米的鱼道,恰似一条灵动的水下长廊卧于江底,凭借隔板、侧室板等巧妙设计,让水流变得舒缓,成为鱼儿长途跋涉中的“歇脚处”。项目部还多次深入探寻金沙江周边生态环境,与金沙水电站共同选定库尾 8千米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并向河底投放岩石营造独特的“泡漩水”环境,为鱼儿打造天然的“绿色产房”。持续举办的三届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中,46.8万尾鱼苗欢快跃入金沙江,为水域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施工导流期鱼道未完工时,项目部迅速制定网捕过坝方案,在专业人员带领下成功助力300余尾土著鱼洄游,搭建起“生命通道”。这些举措紧密交织,共同奏响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的乐章,在金沙江畔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生态画卷,成为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协同发展的典范之作。

金沙水畔,平湖与苍穹相映,余晖在湖面铺金,飞鸟在霞幕穿梭,有起有落,起落相映成趣,宛如步入仙境。在这仙境与烟火共融的阳光花城中,有这样一群“筑梦匠”,扎根于这机械欢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地内,全力投身于铸就能源变革、生态优化与城市振兴等使命的银江水电站建设的宏大事业中,他们便是水电五局的建设者。诸多拼搏的“身影”,凝聚成当下祖国这趟高速列车持续飞驰的澎湃动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