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里,山势陡峭,地形复杂,盘山路上都是碎石和泥沙...... 这里,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经常无水、无电、无信号,现场通信难度不断加大...... 这里,成片的光伏“海”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屹立在高山之巅,卓尔不群自是千山万岭中的另一种典范! 岭子,废旧矿区的重生之路 初冬时节,华电淄博淄川岭子废旧矿区150兆瓦光伏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谱写着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 废旧矿区的特殊环境条件对项目实施构成了极大的考验与难题。在项目筹备初期,项目部成员们针对矿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以及土壤的疏松特性,进行了周密的地质调查与规划勘探工作,为接下来的施工建设铺设了稳固的基础。然而,相较于地质方面的困难,那条“横亘在前、阻碍重重”的运输道路才是更为棘手的挑战。 项目负责人李伟升回想起当时的情境说:“矿区的道路由于长时间缺乏维护,变得破败不堪,布满了坑洞,重型机械根本无法通行。”针对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在2024年11月伊始便紧急行动起来,火速集结人力对矿区道路进行了细致的评估与必要的整修。每日,团队成员都会亲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集思广益,寻求破解道路通行难题的良策。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的主要工作几乎就是围绕着为设备开辟出一条运输路径来进行。”李伟升如此描述。到了11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原本就脆弱的道路被雨水进一步侵蚀,形成了更深的裂痕,交通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我还清楚记得,在那次现场勘查时,我们心里都没底,担心当天的物资能否准时抵达工地。”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经过多次深入讨论与方案调整,李伟升亲自挂帅,带领施工队伍投入到紧张的道路加固与拓宽工作中,同时实施了分时段的运输方案,最终成功地克服了道路难题。 如今,岭子光伏项目现场,废旧矿区已焕发新生,光伏板如金色海洋,闪耀绿色能源之光。项目年发电量预计2.2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9.5吨。团队成就感源自光伏板的整齐铺设,为矿区带来绿色“重生”。李伟升表示:“虽历经艰难,但见此变化,一切辛劳都值得。梦想正逐步实现,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生与绿色能源。” 梯门,崇山峻岭的开发之路 在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的一片山区,一年前这里荒草丛生、灌木成林,如今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2024年12月11日,山东华电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33兆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让荒山坡地披上“蓝色铠甲”,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光伏方阵挺立在这片热土之上,源源不断地将绿色能源输向远方。 2023年9月底,一群年轻人陆续汇聚到梯门,一场与天斗、与地争的山地光伏攻坚战在这个荒僻的山野打响了。 对于第一次接触山地光伏施工的他们来说,尽管提前做了思想准备,但上山之后面对漫山遍野的灌木丛、荒草地,大家齐齐傻眼:这可从何下手? 一切的开端总是充满挑战!项目部组织人员对现场地形进行多次踏勘、测绘,以确定最优道路施工方案。在道路建设的进程中,一台碎石机在前面破碎岩石,随后一台挖掘机立即跟上,进行路面平整与铺设工作,然而每天的进展仅仅几十米。 期间,一处横亘在山腰200多立方米的大青石,成为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凿岩机连续七天不间断地以最大功率运行,但在此过程中,设备的液压管道频繁爆裂,发动机也因过热而多次出现故障,无法继续工作。为此,项目部特地安排了机械维修专家常驻现场,随时待命,以便迅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恢复。 七八月份的雨水灌满了山里的河道,部分路段被雨水冲垮十余次。项目部专门成立道路巡逻队,每天开工前轮流驱车上山检查道路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调集挖掘机进行道路修复,保证各种施工材料顺利进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部用40天的时间打通了3.5公里的山路,将一个个工作面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各种组件陆陆续续被运送到指定位置。 每天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八点回到项目部,由于路程遥远不方便带太多食物和水,饿了就吃口随身携带的面包、火腿肠,渴了就抿几口矿泉水。在偌大的山上从早走到晚,他们争分夺秒,“日均万步的行走已是常态,尽管工作艰辛,但更多的是想尽快把点位确定下来,方便开展后续工作。”项目经理回忆说。 在项目部成员们心里,他们不仅仅是在为项目开路,更希望以这样一个项目为载体,用自己的努力为企业转型发展开拓一条新的道路。 沂源,山脊果园的改造之路 2024年12月30日,在万众瞩目下,山东华电沂源张家坡1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作为传统林果大县、有着“山东屋脊”之称的沂源县,坐拥全市60%的天然水库与充足的日照资源,对于发展集中式农光互补项目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时间,开发潜力“无穷”的沂源县成为众多企业“抢滩登陆”的“必争之地”。 将时钟倒拨至2023年3月,群山环抱中,“隆隆”的挖掘声,“嘭嘭”的打桩声,“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在明媚的春光里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乐章,沂源张家坡的项目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热烈的景象。 然而项目推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该项目占地分散,山坡陡峭、岩石坚硬,山路狭窄蜿蜒,这样崎岖的地形也成了施工的“拦路虎”。施工机械“步履维艰”,大型吊车、运输车辆更是难以“施展拳脚”,材料搬运和设备安装都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光伏场区坚石遍布,桩基施工钻头频繁卡陷甚至断裂。 不畏难,就不难。项目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全员冒严寒、顶酷暑、迎风沙,踏遍各地荒山、荒滩,平硐开挖……一件件困难迎刃而解,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现场的不利因素,协调各方资源,最终,经过数次桩基打孔实验,多次更换、改造桩机钻头,优化施工图纸,最终打通6000多亩地的连环通道,高标准完成4万余个桩孔的布点。 此后,项目建设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施工现场忙碌有序,短短4个月内,接连高效完成16万余块光伏板安装,291台逆变器、27台箱变;6个月的时间完成24公里220千伏送出线路的施工。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在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张家坡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创造一次合闸成功、设备零故障的佳绩,首批中药材也将在气候适宜时展开种植,与之共奏“农光互补”绿色篇章。 大山是沉默的,它默默见证着一群人的付出、一片土地的变化。 大山不是一直沉默的,终有一天它会告诉他们:“看,这条路你们闯出来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山东电建一公司的建设者们将持续发扬拼搏奉献、创新超越精神,高举攻坚旗帜,吹响冲刺号角,决战高山之巅,向着最后的胜利,前进!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