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年前,那个懵懂的女孩走出大学校园,机缘巧合下,来到位于家乡登嘉楼的胡鲁水电站。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却使她与中国电建结下不解之缘。这个女孩就是Salina,水电七局巴莱6标项目部的一名行政管理人员。 结缘电建 就像大多数刚毕业的女孩一样,对于即将开始的这份工作,Salina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跟其他人不同的是,她面临的困难似乎更多一些。 在加入中国电建之前,她对中国这个神奇国度的了解基本源于书籍和电视。她知道,中国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中马友谊真挚友好,然而也仅限于此。一方面,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顺利融入新的环境,另一方面,工地环境相对恶劣,很多男生都不一定能坚持多久,而作为工地唯一的穆斯林女孩,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在这家公司走多远。 伴随着忐忑和焦虑,Salina终于入职了。来到项目部,她面临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语言、新的习惯、新的文字、新的食物……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尽管这个项目部上的员工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上有太多的不同,但项目团队的合作却是如此顺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诚又简单,即使作为新员工的她,也很快在项目部找到了归属,每天充实又忙碌。 Salina主要负责行政和文档管理等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没过多久,她就像一尾鱼,在中国电建这个包容性很强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 “疫”路同行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马来西亚受到影响,根据当地政府的政策,巴莱项目部处于半停工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Salina主动承担防疫责任,每天早上一到营地,先检查体温计是否正常工作,接着给办公室消毒,统计当地员工快检结果,分发防疫物资,联系业主安排员工接种新冠疫苗,给每个进出营地的人办理许可证……从早到晚忙的像一个陀螺。 她的认真感染了大家,每个人都特别配合,听话照做,营地里一切都井井有条。她说:“刚开始的时候也会害怕、担心、想回家,但是一想到项目部在疫情期间为我们当地人提供了那么多帮助,工作中同事对我工作那么支持,我也变得坚强起来了。” 由于疫情和当地政府行动管制令,Salina已经两年没回家了,前不久,她终于踏上回家的旅途,与家人一起庆祝开斋节。“希望疫情快点结束,这样中国的同事就都能回家团聚了。”这个善良的女孩,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考虑,心里始终装着不远万里来到马来西亚的中国同事。 十年执着 从2012年到2022年,十年时光已经将中国电建深深烙进她的生命轨迹。在中国的文化里,十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单位,十年树木,十年寒窗,十年磨一剑……十年可以改变很多人和事,却没有改变Salina对中国电建的执着。 以胡鲁水电站为起点,到2017年项目竣工;紧接着2018年,Salina跟随中国电建来到距离家乡1600公里处的巴莱4标项目部,2020年巴莱4标项目完美收官,她又继续跟随团队来到了现在的巴莱6标项目部。 过去十年,遍览星河,跨越已知,Salina把对中国电建的这份执着逐凝于步履。这份执着,缘于她对中国电建的热爱,了解的愈多,则爱之弥深。她说:“十年之前做了这个选择,十年之后也不会后悔,在最热爱的地方做热爱的事情,是我做过最正确的事情。” 感恩成长 曾经懵懂无知的女孩一路蜕变,成为了项目部可以独当一面的综合型员工,负责项目的文档,并协助外籍雇员管理。回想过去的十年,Salina感慨颇深,她想谢谢那个努力的自己,既能仰望星空也能埋头苦干,谢谢那个勇敢的自己,一路踏平坎坷,奔赴理想,谢谢中国电建,提供了那么好的平台,让自己有机会在这里施展才华,谢谢中国的同事们,一直支持她的工作…… 人生有如奔流,没有暗涌,激不起美丽得浪花,对Salina来说,那些熬过的夜、哭红的眼眶,得过的奖,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她的勋章。从胡鲁水电站项目到巴莱项目,Salina见证了“中国速度”,见证了胡鲁水电站项目提前下闸蓄水,见证了巴莱项目导流洞的提前贯通,见证了中国电建在马来西亚取得一个个荣誉。 从学校到社会,从懵懂到成熟,中国电建见证了Salina的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正是因为有了更多Salina这样的女孩,中马友谊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中国抗疫的关键时刻,马来西亚政府及社会各界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物资援助,在马来西亚疫情严重的时候,中国投桃报李,从政府到民间,从机构到个人都积极伸出援手捐赠医疗物资。中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两国人民的心贴的更近了。 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十年,铺就了我们今天的黄金时代,在又一个辉煌的十年背后,是一张张普普通通却又可敬可爱的面孔,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用奋斗、用拼搏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未来,Salina将继续与中国电建共赴下一场山海! Salina(右二)向当地居民送去达雅节慰问品 |
|||||
【打印】
【关闭】
|
|||||
|